华图问知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有没有常用的解题方法?

1回答2012-09-14 17:28

回答共1条

  • 李敏

    李敏 2012-09-17 17:23

    您好!常用的解题方法有代入法,列方程法,特殊值法,画图法等等,具体还要根据题目来灵活选择恰当的方法。

将4封信投入到3个不同的邮筒,若4封信全部投完,且每...

2回答2012-09-14 17:28

回答共2条

  • 李婥

    李婥 2012-09-17 10:06

    本题是计数问题,根据题意,一定有一个邮筒中有2封信,其他2个邮筒各一封信,于是可以分成两步:先从四封信中出去两封放在一起,共有6种方法,再将三组进行全排列,共有6种方法,所以最终有6X6=36种投法,选B

  • 张瑶

    张瑶 2012-09-17 10:03

    四封信投到三个信箱中,每个邮箱至少一封信,需要将4封信分成2,1,1三组,有C(4,2)=6种方法,然后三个元素全排列,有A(3,3)=6种,故总共有6*6=36种方法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对于统筹问题有什么解题技巧?

1回答2012-09-14 14:17

回答共1条

  • HYC20

    HYC20 2012-09-14 14:18

        运筹学是利用数学来研究人力、物力的运用和筹划,使它们能够发挥最大效率的科学。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例如物资调运、场地设置、工作分配、排队、对策、实验最优等等,每类问题都有特定的解法。  作为一门学科,要运用各种初等和高等的数学知识及方法,但是其中分析问题的某些朴素的思想方法,如高效率优先原则,调整比较思想、尝试探索的方法,都是我们容易能够掌握的。这些恰恰也都来源于生活实际的问题。  随着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试题越来越接近生活,注重实际,统筹类题目出现的几率也越来越大。近几年的公务员考试中,统筹问题主要考查的题型有以下几类,解决统筹问题要从整体把握,在使各部分的指标与整体的目标相协调的同时,总体效果达到最优。下面就以历年公考真题为例为大家介绍。  典型真题解析  例1. A、B、C、D四人同时去某单位和总经理洽谈业务,A谈完要18分钟,B谈完要12分钟,C谈完要25分钟,D谈完要6分钟。如果使四人留在这个单位的时间总和最少,那么这个时间是多少分钟?(    )  A. 91分钟          B. 108分钟          C. 111分钟         D. 121分钟  解析:这是一道简单的统筹问题。若要使四个人留在单位时间总和最少,就必须让用时最短的人优先,依次类推,这样用时最短的D只需要6分钟,B需要12+6分钟,A需要18+12+6分钟,C需要25+18+12+6分钟。这样四个人留在单位的总时间是121分钟。答案选D。  例2. 在一条公路上每隔100公里有一个仓库,共有5个仓库,一号仓库存有10吨货物,二号仓库存有20吨货物,五号仓库存有40吨货物,其余两个仓库是空的。现在要把所有的货物集中存放在一个仓库里,如果每吨货物运输1公里需要0.5元运输费,则最少需要运费(    )。  A.4500元           B.5000元           C.5500元           D.6000元  解析:典型的统筹类问题。首先排除1号仓库和2号仓库,因为40吨货物移动到最近的一个仓库需要运费是40×100×0.5=2000元,所以尽量靠近5号仓库,会使总运费最少,可以验证如果将货物全部运送到4号仓库需要运费是5500元,如果选择5号仓库,需要运费是5000元。所以要想让运费最少,只能把货物都放在存货最多的一个仓库里面。即把1号仓库里的10吨,2号仓库里的20吨,都放到5号仓库里面。所以总费用为0.5×(300×20+400×10)=5000(元)。答案选B。

判断阅读试题如何能巧析结构,巧辩语意? &nbs...

1回答2012-09-14 14:15

回答共1条

  • 小v日记

    小v日记 2012-09-14 14:16

        作为一段话来说,都是句与句的结合,肯定存在一定的逻辑性。看到一段文字之后首先应该做的是从整体上来分析这段话的结构,从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来把握文段的主要意思,从而迅速对语段本身有清晰正确的认识。  例题:我们的一些科普文章常常激不起公众的兴趣,原因之一便是枯燥。要把科普文章写得“郁郁乎文哉”,就需要作家的笔。科学的飞速发展,为文学写作提供了一座富矿。相信有眼光的文学家一旦领略科学题材的广阔富饶,便会陶醉在它的无限风光中乐而忘返。  这段文字谈论的是  A.科普文章对作家的依赖。 B.科学和文学互相依赖的关系。  C.科学和文学互相激励作用。 D.科学发展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解析】题干的前两句强调了科普文章与作家文笔的关系。第三句强调科学对文学的促进作用,第四句进一步强调文学家由此产生了对科学题材的喜爱。题干并没有提到文学对科学的作用,所以应该排除B,综合考虑,应该选D。

病句修改: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

3回答2012-09-14 14:14

回答共3条

  • 冯思楠

    冯思楠 2012-12-14 11:32

    本题动宾不搭配。“远销”和“全国各地”搭配不当。全国各地不一定“远”。 可以修改为“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东南亚地区。

  • qfkof97

    qfkof97 2012-09-14 23:13

    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主语搭配错误,工厂和获奖不能搭配,应该是工厂产品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 程步虹

    程步虹 2012-09-14 14:20

    你好!本题动宾不搭配。“远销”和“全国各地”搭配不当。全国各地不一定“远”。可以修改为“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东南亚地区。

微软中国分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出了一道这样的考题:...

2回答2012-09-14 14:13

回答共2条

  • 王滢

    王滢 2012-09-14 16:51

    答案选C

  • chinakr

    chinakr 2012-09-14 15:23

    选C怎么样

言语理解模块中的词句理解型题目会从哪些方面进行考...

1回答2012-09-14 14:11

回答共1条

  • 泸州瞻容

    泸州瞻容 2012-09-14 14:12

        词句理解型题目考查的是考生对文段中含有特定意义的词语、句子的理解。二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  1.语境分析法  从语境角度去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主要要学会联系上下文、联想文段背景、把握标点提示。  (1)联系上下文  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所考查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常常是对其本身的含义进行引申,或是临时被赋予更为深刻的含义,这时必须通过将词语或句子放至整个文段中,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进行分析。  (2)联想文段背景  每一个文段都有自己的写作背景,因此在解答词句理解型题目时,可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来判断词语或句子的含义,也就是所谓的“由事及义的联想”。“事”是与词句理解相关的种种事实,了解这些事实有助于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  (3)把握标点提示  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有些标点本身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能够指引我们在文段中找到词语或句子的准确含义。冒号、破折号在句中一般起注释作用,其后的内容是解释说明的内容。因此,若在所考查的词句后面出现了冒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要加以重视。  【例题1】 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  文中“流弊”具体指的是(    )。  A。像走熟路那样使用联想 B。误用联想意义  C。用字太俗滥 D。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解析:本题答案为D。“流弊”指相沿下来的弊端。题目问“流弊”的具体所指,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判断。文段说的是联想起于习惯,而习惯喜欢走熟路,而熟路走的人多,越走越平滑俗滥,从而导致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由此可知,文中“流弊”具体指的是“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即选项D。A项“像走熟路那样使用联想”比较空泛,没有点明“流弊”。B项在文中的位置是在“流弊”之前,是“流弊”产生的原因,不是所指内容。C项,由“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可知,“用字太俗滥”是举的例子。  【例题2】  鲁迅先生在民国十四年曾经说过:“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我觉得仿佛就没有所谓中华民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华民国不只是一个空招牌    B。国民革命之后社会并没有多少真实的进步  C。国民革命之后,君主专制制度依然存在  D。老百姓被奴役的命运是无法改变的  解析:本题答案为B。由题干可知,鲁迅先生所说的是辛亥革命(即文中“国民革命”)之后的事情。分析背景知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因此C项说法是不正确的。根据常识判断,A、D两项说法也不正确。故B为正确答案。  2.修辞提示法  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有些词语或句子会运用修辞手法,这时在理解词句含义时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对解题助益良多。  词句理解六辞格,喻象反双借与对。  比喻关键找本体,象征则要看对象。  如果理解反语意,褒贬互换要记牢。  双关你要想一想,到底它双的是啥?  借代种类有很多,抽象意义最常考。  对比要比比变化,还可已知推未知。  【例题3】 社会上的各种传言和议论,有的是无中生有,有的是空穴来风,我们要善于思索和分辨。  文中“空穴来风”的意思是(    )。  A。有洞穴没有风进来,比喻无原由的事  B。有洞穴就有风进来,比喻事情不是完全没有原由的  C。好像洞穴中的风一样飘忽不定,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D。好像洞穴中的一股风,它是朝着某个方向吹去的  解析:本题答案为B。很多考生望文生义,容易错选A。但如果能从修辞手法入手,即使不知道“空穴来风”的意思,也可以选出正确答案。由“各种”、“有的……有的……”以及“分辨”可知,原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也就是说两个“有的”为矛盾对立的双方。由此可推断出:“空穴来风”的意思与“无中生有”相反。而“无中生有”的意思很好理解,即把没有的说成有,凭空捏造,毫无原由。四个选项中与此意思相反的只有B。  3.层次划分法  从句子结构入手分析,主要针对的是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题目。所谓从句子结构入手分析也就是常说的划分句子层次。一般而言,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划分句子层次只要抓主干(主谓宾)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不需要仔细划分句子层次,只需理清各分句间的关系,就可以迅速得出答案。  【例题4】  最初的人类,为了寻找足够的食物,经常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漂泊到一个地方,即随便找个临时夜宿处。这种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方式,应当视作人类从巢居形式进入穴居形式之前所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  对文中“过渡阶段”的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为了寻找食物,经常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  B。人类寻找食物找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住下来  C。漂泊到什么地方,即随便找个临时夜宿处  D。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形式  解析:本题答案为D。“过渡阶段”所在原句为“这种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方式,应当视作人类从巢居形式进入穴居形式之前所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删掉用作修饰的词语,剩下的主干为“居住方式视作过渡阶段”,由此可快速锁定答案为D。

常识判断中的哲学考题经常会从哪些方面出题?

1回答2012-09-14 14:08

回答共1条

  • 蓝色疯狂

    蓝色疯狂 2012-09-14 14:08

      (一)在哲学中,考查的基本理论的内容较多  1、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2、坚持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唯物论是辩证法的基础,辩证法是唯物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必然要求,唯物论和辩证法始终贯穿于认识论之中。  3、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特别是坚持方法论与具体材料的统一。  (二)测查用哲学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哲学中,通过一些名言警句来测查哲学原理的考查方式较多,如以下这道题: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首诗表明:  A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B人们对同一事的反映是有差别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D诗人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就需要考生对于基础理论有一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来分析实际问题。

公务员行测考试,我们会在资料选择上存在哪些误区?

2回答2012-09-14 14:05

回答共2条

  • 冯思楠

    冯思楠 2012-12-14 11:35

    您好,您可以选择华图的图书很权威的

  • 金融角斗士

    金融角斗士 2012-09-14 14:06

        考生在资料选择上的盲目主要体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在选择辅导书时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准,随便挑一套了事;二是同时选择多家机构出版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博采众家之长。  建议:请考生朋友在选择资料时多听取一些公考过来人的意见,同时认真分析自身情况,选择由专业研究团队开发的、品牌认可度高的辅导书籍。另一方面最好选择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复习资料。不同系列的复习资料体现的是不同编写人员的不同复习思路,不同的研究机构对于考生在各个复习阶段复习状况的分析也是不尽相同的。一般而言,一套复习资料的编排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编排的,如果将不同体系的资料累加到一起,很可能会造成复习思路的不连贯甚至混乱,不仅不能博采众长,反而极易造成知识点的遗漏。此外,在选择复习资料时切勿贪多。与其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阅读十几二十本复习资料,不如认真挑选一套科学系统的复习资料,踏实充分地学习好、消化好这一套资料所体现的学习思路、学习方法和技巧。总之,在选择资料时要认真仔细,千万不要因为选错资料而影响了考试成绩。

对于形式比较型试题,怎样从题干中找到类似结构选项...

1回答2012-09-14 14:03

回答共1条

  • 古韵龙华

    古韵龙华 2012-09-14 14:04

        要求找出与题干推理过程、论证结构相同或不同的另一个推理。  解题思路:由于要求我们从中找出一个推理结构与题干类似的选项,因此我们不要在乎题干推理结构或推理内容的正确与否,只要找到一个类似结构的选项就找到了正确答案。  例:有经济学者不赞成政府对低收入人群的直接救助,主张政府对大企业家和富人采取优惠的财政和税收政策,认为大企业家和富人的投资和消费活动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穷人的就业机会,将财富从社会上层传递到社会底层。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理论的观点是(    )。  A. 高收入者的消息需求达到饱和后,人的“自私性”将抑制投资需求,社会投资规模也不再继续增长  B. 打破收入分配方面的平均主义,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具体实施这一政策存在不可预见的风险  C. 政府对大企业家和富人采取优惠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导致因贫富差距拉大而引发布确定的社会矛盾  D. 政府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应该优惠穷人,提高穷人购买力同一会增加有效消费需求促使经济持续发展

解释说明型试题,有什么好的解题方法?

1回答2012-09-14 14:02

回答共1条

  • 青儿213

    青儿213 2012-09-14 14:02

        给出一段关于某些事实或现象的客观描述,要求你对这些事实、现象、结果或矛盾做出合理的解释。解答此类试题,最优的方法是将所给选项一一代入题干,然后比较哪个更为合适,即可迅速选出正确答案。

公务员行测考试,时间与精力怎样合理得分配?

1回答2012-09-14 14:00

回答共1条

  • 蓝色疯狂

    蓝色疯狂 2012-09-14 14:00

        在行测的考试当中就表现为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做对更多的题,要达到这个目标,建议大家不妨把目标聚焦到80%-90%的题目上来,不要试图完成所有的题,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完成所有的题,从目前来看是不可能的,聚焦的目的是提高这些题的正确率。比如有的考生到最后两分钟还在做题,做完之后发现没有时间涂答题卡,这种情况下,你做完的题都等于白费。  如何合理的分配时间,如何合理的确定目标,是行测考试当中首要的问题。我们的目标是在两个小时之内做对尽可能多的题,举个例子来说,对于题量为120的试卷,如果我们聚焦的目标是80%,在这80%的题目当中如果能保证90%的正确率,那么就是做对86道题,剩下34道题,采用蒙的办法,正确的概率是四分之一,又能蒙对8道题,加起来总共做对94道题,也就是可以得到接近于80%的正确率,我想行测考试取得这样的成绩事实上已经很有优势了。

102,95,86,70,50,(   )。A. 21 &nbs...

2回答2012-09-14 10:03

回答共2条

  • 冯思楠

    冯思楠 2012-12-14 11:36

    项与项之间的差值是7,11,16,20差值项的规律是4,5,4,5....所以第5项差值是20+5=25所以数列第6项是50-25=25

  • 周瑞娟

    周瑞娟 2012-09-14 11:12

    你好。间隔两项的差为幂次数列。 102-86=16;95-70=25;86-50=36;70-()=49。 所以,选择A.21。

常识判断材料处理题,通常有哪些表现形式?

1回答2012-09-14 10:02

回答共1条

  • 古韵龙华

    古韵龙华 2012-09-14 10:03

        材料处理题;这类题型主要表现为给出一段材料,让你谈谈你的看法。例如,请你结合材料,从执法者的角度,简述应如何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  第一段:结合材料点题。比如“根据材料可知,在与内容密切相关的诸多知识点中选取自己最擅长的点进行点题,其次将该知识点解释明确即可。如果字数要求较多,再做适当扩展。  第二段:联系实际,加入你自己所讲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  第三段:总结。“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以及和谐社会为主题”开题,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解决问题。

公务员行测考试,如何看待通货膨胀与物价问题?

1回答2012-09-14 10:01

回答共1条

  • 秦遥134

    秦遥134 2012-09-14 10:01

        通货膨胀也无疑是今年备考的热门话题。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的>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具有记忆意义的在于,2011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5.4%,跌破了5%这一标志性刻度。

一周话题更多>>

一周话题

“问知”平台最新推出《一周话题》精品栏目,小编每周会为大家整合最新的网络热点话题,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让我们一起在这里交流沟通,在这里交友聊天,分享彼此的经验见解……[详细]

我来参与

来求知来分享,我来试试,我来参与,做贡献,赢奖品。

我去提问我来回答用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