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问知

下列关于现代科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回答2012-09-12 16:59

回答共2条

  • 王滢

    王滢 2012-09-13 14:38

    答案选:C 解析: A.高温超导体是指其超导临界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上  错误 应该是零下 B.纳米材料是指结构单元的尺度达到纳米级而原有性能保持不变的材料  物理性质改变 化学性质不变 C.杂交水稻是通过基因重组改变睡到的基因来提高产量的 这个有点问题的,杂交水稻利用的是基因突变产生的变异高产抗病矮株水稻,然后通过基因重组(杂交)产生具有亲本形状的植株  但是此题倾向于选择这个D.转基因食品是指转移动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微生物或者病毒的基因都可以转进食品原料的基因中去

  • zwl冰激凌zwl

    zwl冰激凌zwl 2012-09-12 17:24

    c

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类推题目有哪些答题技巧?

2回答2012-09-12 16:58

回答共2条

  • 王滢

    王滢 2012-09-13 14:54

    常识判断类题目的特点是知识点很散,对考生来讲复习起来比较困难。很多考生认为,如果对于这些知识点没有足够储备,那就只能靠运气来猜答案。虽然,常识判断对于考生的知识储备要求比较高,但是并不意味着要求考生成为全才。实际上,常识判断所考察的很多知识点,只需要考生有一点相关基础即可。比如下面这个例题:   【例题】下列有关能源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目前核电站对核能的利用方式分为核聚变和核裂变两种   B. 氢气是一种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能源   C.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光化学转换   D. 可燃冰是一种稀缺的能源资源【答案】B   【解析】目前核电站对核能的利用方式还不包括核聚变。太阳能工作原理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不涉及光化学。光化学转换实际上是利用太阳能制氢。可燃冰在海底有大量储藏,甚至可能会替代石油,只是开采上有困难,因此D项也不对。   值得注意的是,这道题目中对于能源知识掌握的要求并不高,只需要粗略涉及,并稍加判断即可。比如A项,关于核能,高中课本就有过介绍。自然界中的核聚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太阳表面。但是核聚变需要的条件很高,成本比较大,所以可以初步推断,核电站利用核聚变的方式来发电,可能性不大。氢气是单质,仅有H元素,不含有碳元素,因此是不可能产生二氧化碳的。至于光化学,这对很多考生来讲都是陌生的,但是对于“化学”和“物理”这两个词语的区别,应该还依稀记得:产生新物质的是化学,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物理。那么不难推测出来:太阳能电池仅仅是能量的转换,却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不能认为是光化学。至于可燃冰,也只需要知道在海底有丰富的储藏,即可以分辨出来。   虽然,一些基础的“常识”是很必要地,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答题时注意适当分析,其实还是可以减轻我们对于知识记忆的负担的。再看下面一道例题:   【例题】下列关于现代科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高温超导体是指其超导临界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上   B. 纳米材料是指结构单元的尺度达到纳米级而原有性能保持不变的材料   C. 杂交水稻是通过基因重组改变水稻的基因来提高产量的   D. 转基因水稻是指转移动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   【答案】C   【解析】高温超导体的超导临界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但是仍然在摄氏零下几百度,因此A项是错误的。纳米材料之所以成为新材料而有很多应用,正是因为它改变了原有的性能,因此B项也是错误的。D项中所说的“动物”的基因,显然跟“水稻”风马牛不相及。而实际上,转基因水稻也确实只是农作物的基因被改变而已。   所谓超导体,如果考生有些印象的话,是指温度接近绝对零度的时候,某种特殊材料的电阻变得很低,几乎为零。这就是为什么称之为“超导体”(即“超级导体”)的原因。而所谓的高温超导体,只不过它所要求的温度比一般超导体的绝对零度高出很多而已,但是绝不意味着要在摄氏零度以上。何况,这里的“高温”跟“摄氏零度”没什么关系。而科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则是开氏温标(K)而不是摄氏零度。   由此可以发现,所谓常识判断,也确实并不需要考生都成为多面手,而只需要平时对于小知识有所了解,在考试时能够应用,则足以应付了。总之,考生对于常识题目应该放松心态,尽量根据自己所积累的一些知识去分析题目,会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  

  • zwl冰激凌zwl

    zwl冰激凌zwl 2012-09-12 17:23

    说道技巧是建立在比较扎实的知识基础之上的

公务员行测常识历史部分有哪些不确定性?

1回答2012-09-12 16:56

回答共1条

  • 雨天下雾

    雨天下雾 2012-09-12 16:56

        从历年真题可以看出,关于历史部分考点内容主要包括: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两弹一星”战略目标的实现、我国农业税的历史、欧洲文艺复兴、活字印刷术、日心说、成吉思汗、英国工业革命、中国古代历史事件排序、改革开放30年回顾。关于时政部分考点内容考察特点:考点不确定性很高,甚至比较冷僻,得分较难,得全分更难。关于地理部分我们给考生的对策是:虽然考点较冷僻,但大部分内容仍然可以在高中历史课本上找到,考生可阅读相关教辅读物。此外,做题时要进行合理推断和排除

24.某公司的下列行为中,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

1回答2012-09-12 16:55

回答共1条

  • zwl冰激凌zwl

    zwl冰激凌zwl 2012-09-12 17:22

    b

25与44的积加上99,减去110,结果是多少?A.2000 B....

3回答2012-09-12 16:54

回答共3条

  • wgq1986ok

    wgq1986ok 2013-04-03 21:27

    D

  • 李老师

    李老师 2012-09-13 08:55

    D.1089

  • zwl冰激凌zwl

    zwl冰激凌zwl 2012-09-12 17:22

    1089

行测资料分析中什么是绝对增长量?

1回答2012-09-12 16:53

回答共1条

  • chinakr

    chinakr 2012-09-13 09:18

    搜索“绝对增长量”,谷哥告诉我们:> 绝对增长量是指后一年减前一年对应数值所得结果。

行测资料分析中年平均增长录如何求解?

1回答2012-09-12 16:51

回答共1条

  • 王滢

    王滢 2012-09-14 17:18

    一、年均增长率的概念分析 首先我们必须区分开年增长率、年均增长率以及年平均增长率这三个概念,年增长率是我们最常见的,是考试的重点,它指的是末期增加值与基期的比值,表示的是相邻年份的增长情况,通常来说针对的是某一年,如2006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增长率=增加量/基期=(末期-基期)/基期。 年平均增长率与年均增长率在近几年考试中的区分性已经很小,在这里我们也就不做区分了,免得更加混乱,在下面的讲解我们就将这两者统一为年均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表示的是一段时间的某个指标的增长情况,我们用专业一点的术语表达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如果第1年为M,第n+1年为N,若N/M=(1+r)n,则称r为第1~n+1年的年均增长率,如2006~2011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均增长率= r=-1。我们先看个例题。 ************************************************************************* 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访问量,以平均每月递增12%的速度上升。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对GDP的贡献达到7%,而未来三年有可能达到15%。 例: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访问量的年平均递增速度是(    )。 A.1.1212     B.1.1212-1     C.0.1212     D.0.12 【分析】这个试题就是考察的年均增长率,题目变化一下

行测资料分析中的口算终极六部法则是什么?

1回答2012-09-12 16:48

回答共1条

  • 乘风岁月

    乘风岁月 2012-09-12 16:50

    第一步:定位;第二步:选取百分数规则;第三步:五舍六入法则;第四步:分子分母大小关系,引起的差与和问题;第五步:倍数关系转化;第六步:百分数为此类运算的最终结果。案例分析(1)349.34/(1+23.06%) 、 349.34/(1+3.06%)第一步:任何百位数(十位、千位数)除以1+百分比,所得的结果仍为百位数(十位、千位数);运算前期,可将百分比写成小数,以便后续对位作差或和。案例(1)最终结果为三位数。第二步:选取百分数的基数为“分母”,分为三个层级,层级越细,精确程度越高;案例(1)百分数选取如下:层级一,100%对应123.06;层级二,10%对应12.306;层级三,1%对应1.2306。第三步:四舍五入规则在此类运算中小改动, 6则进位、 5则舍掉;如,349.34可当做349;123.06可当做123;因为最终的运算时允许一定范围的误差,而作为公考要求已经远远足够。第四步:参照分母选取的百分数,目的是使分子、分母之间的差值接近,以便于三个层级的依次运用;而考试未必用到第三层级,往往第一层级已经足够。案例(1)分解初期:100%对应123.06,则把300%对应369,与分母349最为接近(第一层级已经选择完毕,而且与我们的要求相符,此种选择暗含整十、整百的思想,望谨记);分解中期:369与349相差20,选取百分数的分母比分子大,因此我们应该在初期百分比的基础上减去20所对应的百分比,而10%对应12(12.306当做12处理),则20%对应24(第二层级则在此步分解终结);分解末期:我们本需减掉20所对应的百分比即可,减掉20%之后,多减了4,所以应该再加上4所对应的百分比,因1%对应1.2306,所以3.5%约等于4,(此不需要简单的倍数关系估算,在熟练后即可灵活运用)。第五步:得到答案。300%-20%+3.5%=283.5%,此时百分号即可省略,283.5即为我们所求的最终结果。

数学运算有什么基本题型可供参考?

1回答2012-09-12 16:45

回答共1条

  • 皇冠酒店

    皇冠酒店 2012-09-12 16:47

    数学运算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题型:基本解题方法:1、尾数排除法:先计算出尾数,然后用尾数与答案中的尾数一一对照,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2、简便计算:利用加减乘除的各种简便算法得出答案。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怎么用取中法解答数值计算?

1回答2012-09-12 16:40

回答共1条

  • 歪道道

    歪道道 2012-09-12 16:43

        对于由相近的一组数相加的计算题,解答时可选择一个中间数作为计算基础,通过“移多补少”变加为乘,能使计算简便。例: 计算(4845+4847+4836+4838+4840+4839+4842)÷7    分析和解 例1括号内是7个相近的数相加,按顺序排列可知中间的数是4840,以4840为基数,可作如下计算:     原式=[4840×7+(5+7-4-2-1+2)÷7=4841

102,95,86,70,50,(   )。A. 21 &nbs...

2回答2012-09-12 16:39

回答共2条

  • 华图忠实学员

    华图忠实学员 2013-09-12 23:03

    我觉得 选A

  • 王滢

    王滢 2012-09-13 15:17

    您好,根据目前2年的公务员考试题型里面,几乎没有出现类似的数列题型了。 答案选:B J解析:项与项之间的差值是7,11,16,20 差值项的规律是4,5,4,5.... 所以第5项差值是20+5=25 所以数列第6项是50-25=25

999×101=( )A.99909     B...

2回答2012-09-12 16:38

回答共2条

  • 李老师

    李老师 2012-09-13 08:57

    D.100899

  • zwl冰激凌zwl

    zwl冰激凌zwl 2012-09-12 17:27

    a

对于行测中出现的数学推理及运算,怎样运用所学知识...

1回答2012-09-12 13:54

回答共1条

  • 宋不挑

    宋不挑 2012-09-12 13:55

       (1)数字推理复习关键是在多做题的同时注重总结数字规律。单看数字规律并不能提高解题水平,数字直觉和运算直觉培养都离不开实践。   (2)数学运算的复习就是要熟悉各种计算技巧。对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一定要熟悉,并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解题速度,在此基础上深入掌握综合题型,顺应各省省考新趋势。数学运算常考的5种题型一定要清楚,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溶液问题,最值问题,费用问题等;数学运算常用的5种方法一定要熟练,如赋值法,代入法,比例法,数字特性法,列表法等。  (3)资料分析一定要培养快速阅读能力和速算能力。这类题并不难,对这一部分一定要认真研读权威教材的速算技巧,以保证在有限时间内快速解题。

阅读理解试题作答过程中,怎样寻找关键词句?

1回答2012-09-12 13:53

回答共1条

  • 乘风岁月

    乘风岁月 2012-09-12 13:54

       在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学会抓主要的词句,找出段落中的主题句,从而正确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注意到是否对自己有利用价值。一般而言,考生要尤其问号后面的话,和“但是”后面的话,这往往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之所在,这些特征几本出现在第一段最后一句,和第二段第一句,考生在遇到时应多加留意。

一周话题更多>>

一周话题

“问知”平台最新推出《一周话题》精品栏目,小编每周会为大家整合最新的网络热点话题,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让我们一起在这里交流沟通,在这里交友聊天,分享彼此的经验见解……[详细]

我来参与

来求知来分享,我来试试,我来参与,做贡献,赢奖品。

我去提问我来回答用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