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问知

某人开始说:“你的这个意见很好,我想大家都会同意...

1回答2012-09-18 16:58

回答共1条

  • 黄金勇

    黄金勇 2012-09-21 12:12

    D。“我想没有谁不会不同意的”等价于“没有谁会同意的”,即不同意。与:“你的这个意见很好,我想大家都会同意。”矛盾。

归纳推理试题的本质是什么?最有才能使结论是最有效...

1回答2012-09-18 16:50

回答共1条

  • 红潮顺民

    红潮顺民 2012-09-18 16:51

        归纳推理的本质就是通过前提得出的答案是非必然的,是或然的。所以我们在做推理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得出的答案就是或然性的。既然如此,那些得出肯定的答案的就容易出现偏差。特别是出现一些极端语言就更加要警惕。比如“必须”、“必然”、“一定”、“不可能”等等语言都是比较极端的,还有一种“仅仅”、“唯一”之类的也应该注意。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最好是“可能”、“重要”等语言表达出来的。                  例题:  面试在求职过程中非常重要。经过面试,如果应聘者的个性不适合待聘工作的要求,则不可能被录用。以上论断是建立在哪项假设的基础上的(    )  A。必须经过面试才能取得工作,这是工商界的规矩  B。面试主持者能够准确地分辨出哪些个性是工作所需要的  C。面试的惟一目的就是测试应聘者的个性  D。若一个人的个性适合工作的要求,他就一定被录用  答案:B  解析:可能原理。A中有“必须”,C中有“惟一”,D中有“一定”,这样的语言都过于绝对。而且题目主要讲的就是哪些个性是公司面试中需要的核心问题。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

对于行测常识判断中关于政府的基本职能及公务员的一...

1回答2012-09-18 16:46

回答共1条

  • 勇敢的心

    勇敢的心 2012-09-18 16:47

        要明确政府的基本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这个点经常会考到,考生要能做到区分这四大职能。关于公务员的一些基本知识还是需要大家下点力气掌握的,里面包括招考公务员的一些基本程序、实习期限、公务员的三种交流方式等等,尤其是最后的知识点是高频考点。还有最后的一个点就是关于公务员的一些惩罚措施也就是行政处分,里面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此外考生还需要特别了解关于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与乡政府的关系等等的知识。

常识判断中的经济常识,对于宏观调控和一些总结性数...

1回答2012-09-18 16:43

回答共1条

  • 牙子2012

    牙子2012 2012-09-18 16:45

        经济类试题非常注重对我国当前重大经济政策和措施的考查,这与近几年的中央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关注中央重大会议,了解国家宏观调控动态是考生备考过程中必做的功课内容。此外,从近两年联考真题来看,一些最新的总结性数据往往成为联考偏爱的考点,这些数据大都来自官方的正式文件,考生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报纸了解相关信息。    例题:联考行测真题下列不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措施是( )。A.发行央行票据 B.提高存款准备金率C.买进政府债券 D.提高再贴现率    解析:此题答案为C。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以提高货币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具体做法有:出售政府债券,这是公开市场业务的一种做法,还有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发行票据等。C项买进政府债券属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

1回答2012-09-18 16:42

回答共1条

  • 唐艳

    唐艳 2012-09-18 17:58

    齐桓公,选择答案C。

行测数量关系中比例问题有何特殊规律,用什么好的方...

1回答2012-09-18 16:40

回答共1条

  • 红叶jc

    红叶jc 2012-09-18 16:41

       比例问题包括工程问题、经济问题、行程问题和溶液问题,其中前三者为每年的必考题型。  工程问题的常用方法是赋值法和列表分析。当已知工作时间时,可赋值工作总量。当题目有工作效率的比值时,可赋值工作效率。当合作主体较多或合作过程较复杂时,可采用列表法。  经济问题分为利润折扣类及分段计费类。前者主要采用赋值法和列表列方程法进行求解。分段计费类难度较低,考生需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并计算。  行程问题是考察的重点和难点。考生一方面要掌握相遇追及运动式、流水行船、等距离平均速度和等发车前后过车的公式,另一方面需要灵活运用比例法、赋值法、方程法等,结合作图进行求解。  溶液问题难度较小,考生需要掌握溶液浓度、溶液稀释的计算公式,灵活运用方程法、十字交叉法和赋值法进行求解。

行测常识判断哲学考题有哪些出题模式值得参考?

1回答2012-09-18 16:34

回答共1条

  • 苏绣新123

    苏绣新123 2012-09-18 16:34

    (一)在哲学中,考查的基本理论的内容较多  1、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2、坚持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唯物论是辩证法的基础,辩证法是唯物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必然要求,唯物论和辩证法始终贯穿于认识论之中。  3、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特别是坚持方法论与具体材料的统一。(二)测查用哲学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哲学中,通过一些名言警句来测查哲学原理的考查方式较多,如以下这道题: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首诗表明:  A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B人们对同一事的反映是有差别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D诗人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就需要考生对于基础理论有一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来分析实际问题

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第八题

2回答2012-09-18 14:37

回答共2条

  • ht_9768621

    ht_9768621 2017-05-19 09:21

    今非昔比:现在不能和过去相比,形容变化大,且多指好的变化。  题目明显是报纸影响力下降  怎么能用今非昔比  ?  个人感觉今不如昔更合适点。同学更多问题咨询,可添加华图老师微信18842866004进行咨询,验证信息:备考方向-城市-名字

  • P826837214

    P826837214 2012-09-18 14:38

    今非昔比:现在不能和过去相比,形容变化大,且多指好的变化。  题目明显是报纸影响力下降  怎么能用今非昔比  ?  个人感觉今不如昔更合适点

公务员行测语句理解什么样的方法能更好地划分层次?

1回答2012-09-18 10:04

回答共1条

  • 雷立刚

    雷立刚 2012-09-18 10:05

       这里的层次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句子结构,二是句间关系。划分句子结构有助于对句子的理解,同时也往往是理解重要词语的关键。一般而言,划分句子结构只要抓住主谓宾即可。有些题目不需要仔细划分句子层次,只需理清各分句间的关系,就可以迅速得出答案。  【例题1】 无论什么文章,一旦选进语文教材,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而是整个教材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基本功训练的凭借”。  “基本功训练的凭借”是(    )。  A。收入语文教材中的各类作品            B。那些保持原来意义、独立存在的作品  C。整个教材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D。那些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  解析:题干是一个复句,抓住句子的谓语,句子的层次为:“……不再是……而是……是……”。三个谓语动词为并列关系。也就是说,作为最后一个“是”的宾语,“基本功训练的凭借”与“不再是”、“而是”的宾语是并列关系,而非主宾关系。由此可以很快排除作“不再是”、“而是”宾语的B、C、D三项。答案为A。  【例题2】 农村文化是一套处境化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体系,它由该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所决定,无论如何“先进的”文化从外面输入到这样的社会也是脱离实际的。  对这段话中“处境化”含义的理解,以下最准确的是(    )。  A。与农村各地生产、生活经验相适应的       B。适应农村实际发展变化的  C。与当地农村社会实际相联系、相融合的     D。与先进文化发展相适应的  解析:要理解“处境化”需联系上下文。分析可知,第二分句是对第一分句的进一步解释说明。由此可知,“处境化”指的是“由该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所决定”。四个选项中,A项与之最相符。

对于行测资料分析综合性材料有什么样的阅读技巧与答...

1回答2012-09-18 10:02

回答共1条

  • 痴情的鱼

    痴情的鱼 2012-09-18 10:03

       综合分析法:快速浏览资料,重要的是抓住文字、图形、表格两两之间或者三者之间的关联点。在理解文字材料中的关键词、表格的各级标目和标题、图形的标题的基础上,弄懂整篇材料的含义,再根据题目定位到相应的段落、表格或图形的某一点,即可获得相应数据。  特点:综合资料是将文字资料、统计图和统计表两种或两种以上综合在一起,同时出现的一种题目,增加了考试的难度,其考查的难点在于弄清文字、表格或者图形的实际含义和彼此之间的内在关系,特别是事理关系和数理关系。

某人做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时,把一个乘数的个位数5误...

3回答2012-09-18 10:01

回答共3条

  • vshjhj

    vshjhj 2012-09-18 20:07

    一个数看做3,一个看做8,相差为5,乘积相差120,所以另外一个数是24.然后552除以24等于23,再672除以24等于28,所以可知这个数是25.最后乘积600

  • vshjhj

    vshjhj 2012-09-18 20:00

    585.也可以被3整除

  • 周瑞娟

    周瑞娟 2012-09-18 11:36

    整出特性。 两个错误的乘积都能被3整除,可以推断出两个正确的乘数中肯定有一个3的倍数。 看错的*3,*8不能同时成为3的倍数(两个数字之间差为5),那么另一个乘数肯定是3的倍数。 所以,正确的乘积肯定是3的倍数。选择D。

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常见的误区有哪些?怎样去解决这...

1回答2012-09-18 10:00

回答共1条

  • 雷立刚

    雷立刚 2012-09-18 10:00

        类比推理误区:注意词项之间的横向比较来确定关系  很多同学只注意词项之间的横向比较来确定关系,却忽略了题干词项和选项之间的对应关系,即纵向的对比。纵向对比的方法尤其是在词项之间关系差异细微时更要注意运用。因此,考生在做此类题时要将横向对比法和纵向对比法结合使用。  例题:工匠:钟表  A.飞鸟:飞机 B.上帝:世界 C.建筑工人:楼房 D.蜜蜂:蜂巢    从横向角度看,题干是创造者与被创造物的关系。依次判断,选项BCD都适合。纵向对比,“工匠”与“建筑工人”最接近,都是一种职业。通过横纵对比,可以判断出答案选择C。 

公务员言语理解逻辑混乱陷阱有哪些?有何解决对策?

1回答2012-09-18 09:57

回答共1条

  • 痴情的鱼

    痴情的鱼 2012-09-18 09:58

        陷阱表现:因果混乱、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混淆、选择关系与并列关系的混淆。    纠错对策:在做题时,一旦遇到涉及有逻辑关系的选项时,要特别关注选项分句之间的关联词语,然后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必然的关系,有关系的话,再分析究竟是何种关系。逻辑混乱主要有三种:因果混乱、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混淆、选择关系与并列关系的混淆。例题:人有一种记忆叫免疫记忆。人的血液中有着极少的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它们生存的时间极短,主要职能是尽量多地消灭人体的敌人。淋巴细胞对侵入血液中的细菌或者简单有毒物质做出快速反应,生成抗体,把有害物质粘住,不让它们进入其他器官。而消灭来敌的重任则落在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头上,这些细胞能够毫不费力地区别外来细胞,能够把它们记住并把记忆保留下来。人一旦得过麻疹或猩红热,就会获得终身免疫力。                                                                               对上面文段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血液中的吞噬细胞的主要职能是消灭侵入人体的外来细胞B.淋巴细胞生成的抗体能够把侵入血液中的有毒物质粘住,并阻止它们进入其他器官C.人的血液中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是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D.人具有免疫记忆,若得过麻疹和猩红热后,就会获得终身免疫力解析:D项将原文“人一旦得过麻疹或猩红热,就会获得终身免疫力”中的“或”偷换成了“和”,混淆了选择关系和并列关系。

河南省考判断推理 61题 不明白解析

1回答2012-09-17 17:54

回答共1条

  • 周莹

    周莹 2012-10-05 09:23

    请问您问的是哪本书上的题目还是?

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具体的分数是怎么算的?是不同模...

3回答2012-09-16 21:48

回答共3条

  • quechangmian

    quechangmian 2012-09-17 13:35

    这个是不公开的

  • 曹明惠

    曹明惠 2012-09-17 09:51

    公务员考试每个题的分值是不公布的,题目的分值是按照出错率来计算的,不同题目分值是不一样的。

  • 蒋策

    蒋策 2012-09-17 09:09

    您好,是不同模块的每小题的分值是不一样的

一周话题更多>>

一周话题

“问知”平台最新推出《一周话题》精品栏目,小编每周会为大家整合最新的网络热点话题,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让我们一起在这里交流沟通,在这里交友聊天,分享彼此的经验见解……[详细]

我来参与

来求知来分享,我来试试,我来参与,做贡献,赢奖品。

我去提问我来回答用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