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问知

每条长200米的三个圆形跑道共同相交于A点,张三、李...

2回答2012-10-13 21:19

回答共2条

  • 刘小春

    刘小春 2013-02-04 20:34

      亲爱的华图学员,您好!   本题答案B 【解析】本题为行程问题。三人跑1圈分别需要的时间为:(200/5000)*60分钟,(200/7000)*60分钟,(200,9000)*60分钟,即12/5,12/7,12/9,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12,即第一次相遇在A点需要12分钟,相遇4次需要48分钟。   感谢您对华图问知系统的支持与关注!                                 --北京分校  张艳珍

  • 浮光声色

    浮光声色 2012-10-19 10:17

    【答案】 B【解析】三个人各跑一圈所需时间为(200/5000)*60分钟,(200/7000)*60分钟,(200,9000)*60分钟,即12/5,12/7,12/9,三都最小公倍数为12,即第一次相遇在A点为12分钟,那么每四次为12*4=48分钟。选B

竖下来的三个相加都是10,不能算是规律么

1回答2012-10-13 21:08

回答共1条

  • 肖老师

    肖老师 2012-10-14 19:29

    也可以这样理解 ,但就这道题来讲,出题人的意图更可能是用加减规则,重在掌握技巧。

下列论述中包含的哲学思想相同的有(  ) 
①祸兮...

2回答2012-10-13 20:59

回答共2条

  • 刘小春

    刘小春 2013-02-07 10:27

    亲爱的华图学员,您好!   本题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马哲中,矛盾的对立统一性。。“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③刚柔相推而生变化”、“⑤彼出于是,是亦因彼”这三者的意思都是事物对立的两面互相依存、互相贯通,说的是矛盾的同一性。“②一叶落而知秋近”说的是部分和整体具有相同的本质属性。“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说的是矛盾的斗争性。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感谢您对华图教育问知系统的支持与关注!                                                            --北京分校 李冰雪

  • 一切从现在开始

    一切从现在开始 2012-10-19 10:20

    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马哲常识。“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③刚柔相推而生变化”、“⑤彼出于是,是亦因彼”这三者的意思都是事物对立的两面互相依存、互相贯通,说的是矛盾的同一性。“②一叶落而知秋近”说的是部分和整体具有相同的本质属性。“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说的是矛盾的斗争性。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对生产设备的布置,大多数要求按工艺原则排列,这种...

2回答2012-10-13 20:37

回答共2条

  • huayichen

    huayichen 2012-11-10 23:00

    C

  • wmyzy9917

    wmyzy9917 2012-10-19 10:26

    【答案】C【解析】此题要求考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故选C。

对生产设备的布置,大多数要求按工艺原则排列,这种...

2回答2012-10-13 20:37

回答共2条

  • 刘小春

    刘小春 2013-02-07 11:03

    亲爱的华图学员,您好!   本题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生产设备工艺原则,选择答案C 感谢您对华图教育问知系统的支持与关注!                                                            --北京分校 李冰雪

  • 无奈0108

    无奈0108 2012-10-19 10:33

    【答案】C【解析】此题要求考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故选C。

小孙的口袋里有四颗糖,一颗巧克力味的,一颗果味的...

1回答2012-10-13 20:22

回答共1条

  • 11t815

    11t815 2012-10-19 10:37

    答案:C解析:在“已知取出的两颗糖中有一颗是牛奶味”的情况下,另一颗有两种情况:当剩下的一颗是牛奶味时,存在一种可能性。当剩下的一颗不是牛奶味时,存在 4(种)可能性。可见小孙取出的另一颗糖也是牛奶味的概率是1/5,故选C。

某工程班被派去抢修灾区路面,工程完成1/3时,一半人...

2回答2012-10-13 19:57

回答共2条

  • 刘小春

    刘小春 2013-02-04 20:37

      亲爱的华图学员,您好!   本题答案A 【解析】剩下的一半人数继续工作4小时完成的工作量相当于整个工程班两小时完成的工作量。而最终比原计划提前3小时完工,即加入两个新兵班后所用的时间比没有加入新兵班整个工程班所用时间提前5个小时。工程班的效率:(半个工程班+两个新兵班)的效率=1:(0.5+0.35*2)=1:1.2,他们所用时间就为1.2:1,0. 2份=5小时,每份等于25小时,1.2份就为30小时。 设总用时为x, (1/3)x+2+30=x,解得x=48   感谢您对华图问知系统的支持与关注!                                 --北京分校  张艳珍  

  • 浮光声色

    浮光声色 2012-10-19 10:41

    【答案】A【解析】剩下的一半人数继续工作4小时完成的工作量相当于整个工程班两小时完成的工作量。而最终比原计划提前3小时完工,即加入两个新兵班后所用的时间比没有加入新兵班整个工程班所用时间提前5个小时。工程班的效率:(半个工程班+两个新兵班)的效率=1:(0.5+0.35*2)=1:1.2,他们所用时间就为1.2:1,0. 2份=5小时,每份等于25小时,1.2份就为30小时。 设总用时为x, (1/3)x+2+30=x,解得x=48

15120有多少个不同的约数?
A.16
B.40
C.80
D.1...

3回答2012-10-13 19:32

回答共3条

  • ht_9768621

    ht_9768621 2017-05-19 09:46

    【答案】C【解析】15120=24×33×5×7 15120的约数都可以表示成2a×3b×5c×7d的形式, 其中 a=0,1,2,3,4, b=0,1,2,3, c=0,1, d=0,1, 即a,b,c,d的可能取值分别有5,4,2,2种, 所以共有约数5×4×2×2=80个。同学更多问题咨询,可添加华图老师微信18842866004进行咨询,验证信息:备考方向-城市-名字

  • 13750178997

    13750178997 2012-10-23 15:31

    请问24*33*5*7不是应该等于27720么?

  • 一切从现在开始

    一切从现在开始 2012-10-19 11:51

    【答案】C【解析】15120=24×33×5×7 15120的约数都可以表示成2a×3b×5c×7d的形式, 其中 a=0,1,2,3,4, b=0,1,2,3, c=0,1, d=0,1, 即a,b,c,d的可能取值分别有5,4,2,2种, 所以共有约数5×4×2×2=80个。

15120有多少个不同的约数?
A.16
B.40
C.80
D.1...

3回答2012-10-13 19:32

回答共3条

  • 彭子真1234

    彭子真1234 2014-11-03 11:54

    这题不对啊! 24×33×5×7 =27720

  • 刘小春

    刘小春 2013-02-04 20:39

      亲爱的华图学员,您好!   本题答案C 【解析】15120=24×33×5×7 15120的约数都可以表示成2a×3b×5c×7d的形式,其中 a=0,1,2,3,4, b=0,1,2,3, c=0,1, d=0,1,即a,b,c,d的可能取值分别有5,4,2,2种,所以共有约数5×4×2×2=80个。   感谢您对华图问知系统的支持与关注!                                 --北京分校  张艳珍  

  • wmyzy9917

    wmyzy9917 2012-10-19 11:52

    【答案】C【解析】15120=24×33×5×7 15120的约数都可以表示成2a×3b×5c×7d的形式, 其中 a=0,1,2,3,4, b=0,1,2,3, c=0,1, d=0,1, 即a,b,c,d的可能取值分别有5,4,2,2种, 所以共有约数5×4×2×2=80个。

在本年度篮球联赛中,长江队主教练发现,黄河队五名...

2回答2012-10-13 19:26

回答共2条

  • 肖老师

    肖老师 2012-10-13 20:13

    只有A才B命题翻译为后推前,即B推出A,即如果丙不上场,甲就不上场,所以甲是否上场与丙是否上场无关。也可以这样理解,只有甲不上场的时候,丙才不上场,甲上场的时候,丙是否上场不一定。 建议学习“只有……才”推理的基础知识。

  • htwx0742

    htwx0742 2012-10-12 10:05

    尊敬的学员:     您好!这个课程主讲是袁东老师。     感谢您的支持,祝您学习愉快!

有一只怪钟,每昼夜设计成10小时,每小时100分钟,当...

2回答2012-10-13 19:21

回答共2条

  • 刘小春

    刘小春 2013-02-06 15:27

    亲爱的华图学员,您好! 本题答案为D 【解析】这是一个钟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看做比例问题。解题关键就是抓住“标准比”,按比例计算。我们能得到怪钟于标准时间的比为100乘以10比24乘以60,这个钟从5点到8点50实际走了350分钟,比上正常钟走的就是标准时间走的,可以得到标准表走了504分钟。这样,我们就可以算出来标准表从12点走了504分钟为20点24分。 感谢您对华图教育问知系统的支持与关注!                                                    --北京分校  孙一丹

  • 无奈0108

    无奈0108 2012-10-19 11:55

    【答案】D【解析】这只钟从5点到8点50实际上实际上是过了350分钟当这只钟显示5点时实际是中午12点则当这只钟显示8点50时,实际时间就是12点在加上350X1.44分钟,也就是加上实际的504分钟, 即现在的时间是20点24分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支农的比重(  )...

2回答2012-10-13 17:55

回答共2条

  • 刘小春

    刘小春 2013-02-08 10:17

    亲爱的华图学员,您好! 本题答案 D 解析: 我国财政支农的比重一直偏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下降趋势,1991-1997年分别为10.3%、10.0%、9.5%、9.2%、8.4%、8.8%、8.3%”,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不是呈上升趋势,排除C项; 1996年为8.8%,高于1995年的8.4%,故不是逐年下降,排除A项; 最高的1991年为10.3%,最低的1997年为8.3%,下降了10.3-8.3=2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2%÷10.3%≈20%,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排除B项。 所以只有D项符合。 感谢您对华图问之系统支持与关注!                                                          --北京分校  李溱蓁

  • 11t815

    11t815 2012-10-19 12:00

    【答案】D【解析】我国财政支农的比重一直偏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下降趋势,1991-1997年分别为10.3%、10.0%、9.5%、9.2%、8.4%、8.8%、8.3%”,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不是呈上升趋势,排除C项;1996年为8.8%,高于1995年的8.4%,故不是逐年下降,排除A项;最高的1991年为10.3%,最低的1997年为8.3%,下降了10.3-8.3=2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2%÷10.3%≈20%,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排除B项。所以只有D项符合。

6/28,21/98,18/84,9/42,(  ),(  ) 
A...

2回答2012-10-13 17:33

回答共2条

  • 刘小春

    刘小春 2013-02-05 08:47

    亲爱的华图学员,您好! 本题答案为C 【解析】分数数列,分子分母约分后都为14分之3,因此选择C。 感谢您对华图教育问知系统的支持与关注!                                                         --北京分校  孙一丹

  • 浮光声色

    浮光声色 2012-10-19 13:03

    【答案】C【解析】原数列中的各项约分后均为3/14,则空缺项也应约分后为3/14。故正确答案为C。

2011年4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5.3%。为...

2回答2012-10-13 17:30

回答共2条

  • 刘小春

    刘小春 2013-02-08 10:15

    亲爱的华图学员,您好! 本题答案A 控制通货膨胀需要增加国家税收,减少财政支出,从而缩小投资规模,故B、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A项削减行政开支,减少财政支出的措施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应入选。本题是措施类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措施,达到“开支一致”。 感谢您对华图问之系统支持与关注!                                                          --北京分校  李溱蓁

  • 一切从现在开始

    一切从现在开始 2012-10-19 13:09

    【答案】A【解析】控制通货膨胀需要增加国家税收,减少财政支出,从而缩小投资规模,故B、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A项削减行政开支,减少财政支出的措施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应入选。本题是措施类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措施,达到“开支一致”。

车票:火车 
A.电池:手机 
B.相机:相片 
C.正装...

1回答2012-10-13 17:14

回答共1条

  • 李晓都

    李晓都 2012-10-15 13:22

    学员你好。有车票才能上火车,有相机才能拍照片,应该是必要条件关系。所以选B。

一周话题更多>>

一周话题

“问知”平台最新推出《一周话题》精品栏目,小编每周会为大家整合最新的网络热点话题,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让我们一起在这里交流沟通,在这里交友聊天,分享彼此的经验见解……[详细]

我来参与

来求知来分享,我来试试,我来参与,做贡献,赢奖品。

我去提问我来回答用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