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问知

华图问知 > 模考专区 > 山东 > 常识判断 >下列法律现象与概念对应错误的是: A.春秋之治狱,...
陈牛牛007

下列法律现象与概念对应错误的是: A.春秋之治狱,...

下列法律现象与概念对应错误的是: A.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自由裁量权 B.载于简牍谓之书,合而验之谓之契??合同 C.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物权 D.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疑罪从无 D选项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问题类别:模考专区问题状态: 已解决 地区:山东浏览15996次2012-11-28 14:05

条回答

邹维丽
积分946

D选项出自《尚书》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意思是,罪行轻重有可疑之处,只应从轻判处;功劳大小有可疑之处,按照功劳大来处理;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的基本含义是,在处理两可的疑难案件时,宁可偏宽不依常法,也不能错杀无辜。辜,就是有罪。不辜,就是无辜者。经,是指法律规定。不经就指不按法规

0评论 0支持

分享到:

2012-12-04 08:59

httk_566fb70dcbc07
积分35

正确答案:A考点其他法律法规解析A选项中“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对应“原心定罪”,其内容是在审判中重点考察犯罪者的动机是否合乎儒家道德,如不合乎,必须严惩;如合乎,虽犯法亦可从轻论处。这一审判原则从道德至上的立场出发,过分强调了犯罪者的主观动机而相对忽视了犯罪的客观事实,从而为酷吏任意安置人罪打开了方便之门。由此可知A选项法律现象与概念对应错误。B选项“载于简牍谓之书,合而验之谓之契”对应的是合同。主要由于书契在卖买交易中又称为“质剂”,在古代使用简牍书写的时代里,总是将交易内容一式二份同时写在简牍两边,然后从中间破别开来,两家各得其一,检验时两片验之相合称为契合。故B选项对应正确。C选项“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意思是说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这是法家的思想,主要强调法律,尤其是物权的作用。故C选项对应正确。D选项“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出自《尚书》,基本含义是,在处理两可的疑难案件时,宁可偏宽不依常法,也不能错杀无辜。源自西周,西周时期为保证适用法律的谨慎,防止错杀无辜,凡是疑难案件,都采取了从轻处断或赦免的办法。这就是中国古代“疑罪从无”法律思想的一个印证。故D选项对应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0评论 0支持

分享到:

2016-01-28 11:27

相关问题

一周话题更多>>

一周话题

“问知”平台最新推出《一周话题》精品栏目,小编每周会为大家整合最新的网络热点话题,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让我们一起在这里交流沟通,在这里交友聊天,分享彼此的经验见解……[详细]

我来参与

来求知来分享,我来试试,我来参与,做贡献,赢奖品。

我去提问我来回答用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