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行测
地区:黑龙江
报考咨询 申论 行测 数量关系 判断推理 资料分析 言语理解 常识判断 公共基础 面试 其他
国家公务员 省公务员 事业单位 在职公务员 招警法检 农村信用社 大学生村官 军转干 政法干警 社会工作师
2回答
冯思楠 2012-12-14 13:32
您好,有些标题可能就是材料的主题或中心论点;因此要看材料是围绕什么主旨进行叙述的;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是揭示主题或中心论点,要看关键词句是否能贯穿材料的重心。通过对文章的结构、内容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断。其实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找到了原因基点,就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条件;有因有果,必然是有形成的过程,那么,在思考问题时,要看发展或形成过程是否遵循了规律和规章(自然规律和结合法律、行政手段、国情等客观因素)。
李敏 2012-09-10 10:53
您好!您所说的阅读理解应该是言语理解与表达当中的片段阅读吧,在做这一部分题目的时候,您需要首先阅读设问,弄清楚题型时候,根据题目的类型灵活运用相应的方法和技巧来作答。片段阅读的类型主要有:主旨概括题,意图理解题,细节判断题,语句排序题,语义衔接题,结语推断题,态度观点题,词语理解题,具体请参照华图的模块宝典。
3回答
冯思楠 2012-12-14 13:35
一、抓基础 虽然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分析与理解的能力,但是一些基础知识是考试中不可忽视的。如选词填空部分的近义词辨析;常考、易混成语的含义;基本的汉语语法和句法功能;词语的习惯搭配等等。这些基础知识都为解题铺平了道路,只有抓住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快速有效地解题。 二、勤思考提能力 这就需要考生在解题时勤加思考,明确提问方式,有针对性地作答。如对阅读理解部分的考查有很多种提问方式: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根据这段文字,下面表述正确的是;这段文字主要介绍;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等等。提问方式不同,作答的角度也不同,考生需仔细思考和揣摩提问的意图,进而选择正确的作答角度。 考生在复习时应该养成多思、多想的习惯,善于总结作答的规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阅读能力。 三、历年真题是必备 真题是公务员考试最重要的复习资料,是公务员考试的风向标,尤其是近两年的考试真题。一个整体性的把握,从而为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 四、广泛阅读培语感 言语理解与表达首先考查的就是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通过对真题的来源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些题目的材料均来自一些主流的报刊、杂志、主流媒体、散文著作,如《三联生活周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周末》等等。 在备考的过程中,考生应该有意识地多阅读一些思想性或文学性较强的期刊杂志、散文著作,以扩展自己的知识背景,培养语感。 五、巧用技巧增效率 有很多考生认为言语理解与表达就是给定一段材料,根据材料的信息选出答案,在答题过程中能有什么技巧可以用呢?事实却不然,运用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不仅可以提高做题速度,而且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李敏 2012-09-07 15:00
您好!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模块有其特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熟练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寻找到题目的切入点,快速定位文段重点,这样就能又快又准地选出答案,在考场上节省时间。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宏观的文段脉络分析法以及微观的关联词法,更多的做题技巧您可以参考华图的模块宝典。祝您成功!
阳光飞絮 2012-09-07 14:52
第一步:真题自测,正确定位 大部分没有参加过公考的考生对行测这种压力型考试的考察形式都不太了解,因此,建议大家在正式备考之前按照试卷要求做几套真题,大概了解一下公考的题型和自己所处的水平,摸清自己的薄弱项,然后再有的放矢。接下来就是集中攻克常考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争取对考试频率比较高的题型有一个系统的数理和学习,建议大家参考各个培训机构的教材,教材之所以叫做教材,知识点的梳理相对都比较详细和系统,可以避免大家到处搜集真题,事倍功半。但是切忌一次性参考多种教材,因为各个培训机构的思路不统一,相对题型划分和解题思路可能不一致,但是总体都差不多,所以,同时看几种教材一来可能把复习的节奏打乱,二来会有很多的重复工作,没有太大意义。考生只需挑选其中一本比较系统的教材,仔细研读,重点难点部分可以选择反复学习。实在看不懂的情况下可以搜索一些对应的视频解析或者讲解,效果更好。第二步:重点学习,各个突破 经过前面的系统的复习,相信大家对各个模块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考前的半个月时间我们建议大家开始集中的做真题,一来是检验各个模块的复习效果,二来是培养考场的感觉。按照考场的时间和标准做上几套真题,培养一下考试的感觉,避免考场情绪紧张发挥失常。但是做完真题要记得及时总结和补充,对于自己特别薄弱的题型可以考虑单独用一段时间再重新学习。第三步:综合复习,错题回顾。 这是考前的最后冲刺阶段,建议大家这个时候就不用大量做题了,两天做一套保持手感就好,主要是把自己之前的错题集中起来,反复练习,达到考前冲刺的目的。对于努力之后提升仍较慢的题型,建议大家考场上直接放弃,避免耗时又不拿分。特别提醒的是记得把以前做过的题型和公式口诀等结论类方法最后再熟悉一遍,然后对于自身比较易错题型做最后的考前梳理,避免考试中重复犯错。
冯思楠 2012-12-14 13:38
1.时间点陷阱 陷阱设置 1、题干中的时间与材料中涉及的时间相关但不相同; 2、选项中给出相关时间点的数据混淆视听。 2.时间段陷阱 陷阱设置 1、题干中的时间段与材料中涉及的时间段相关但不相同; 2、选项中给出原文时间段的相关数据混淆视听。 3.时间间隔陷阱 陷阱设置 1、在年均增长率和年均增长量类题目中涉及到时间间隔计算; 2、选项中给出以总年份为时间单位的年均增长量或年均增长率 4.时间精度陷阱 陷阱设置 1、只注意或重视年份时间表述,忽略了月份、季度、上、下半年等时间表述; 2、选项中设置类似时间的数据混淆视听。
刘勇 2012-09-07 14:46
哈哈,看仔细就好了。
有也可 2012-09-07 14:44
1.时间点陷阱 陷阱设置 1、题干中的时间与材料中涉及的时间相关但不相同; 2、选项中给出相关时间点的数据混淆视听。 示例:材料中给出的是“2005年”的相关数据,题干要求的是“2004年”或“2003年”的相关问题,选项当中设置了“2005年”的相关数据作为干扰选项。 例题: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人均1586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2.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2004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 )。 A.12.5% B.13.1% C.14.1% D.10.9% 解析:此题答案为D。方法一,因为2005年的实际增长率比2004年高,那么2004年的实际增长率肯定要低于12.5%,选项中只有D符合条件,所以可以直接选择D。 方法二,因为2005年的“实际增长12.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所以2004年实际增长12.5%-1.6%=10.9%。 陷阱分析:注意时间点混淆。题干所问的是“2004年上半年”,而材料中所给的是2005年上半年,很可能会混淆而误选A。2.时间间隔陷阱 陷阱设置 1、在年均增长率和年均增长量类题目中涉及到时间间隔计算; 2、选项中给出以总年份为时间单位的年均增长量或年均增长率。3.时间精度陷阱 陷阱设置 1、只注意或重视年份时间表述,忽略了月份、季度、上、下半年等时间表述; 2、选项中设置类似时间的数据混淆视听。 4.时间段陷阱 陷阱设置 1、题干中的时间段与材料中涉及的时间段相关但不相同; 2、选项中给出原文时间段的相关数据混淆视听。
冯思楠 2012-12-14 13:40
答案为C
李老师 2012-09-07 11:38
文段有个分号,表示并列的关系,也就是说这个文段是分分的结构,我们要综合各分述的内容。两个分述部分都强调了新闻的内容,综合来看,作者的观点就是语言文字的不规范,媒体应该承担责任。
ysyy7713 2012-09-07 11:23
错在见怪不怪四个字
1回答
冯思楠 2012-12-14 13:41
您可以登录华图四川分校的页面那边有专业老师给您解答
冯思楠 2012-12-14 13:46
您好,反复做题标注错误的学会技巧快速解题
邵老师 2012-09-21 12:03
前一种更好,真题做一遍是肯定不够的,至少要做三遍,需要反复研究,反复总结技巧和易错考点;只做一遍会忽略很多考点和自己以为会了其实没有掌握的内容,比如同一道题有四五种解法,就需要找到最快速和准确的方法,应用到考试当中,这样在考试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zuzu508 2012-08-29 12:50
我是做完了就看解析,错了重点标注,看懂了之后,在停一段时间会在看上次错题。。。
想成公来华图 2015-07-16 12:38
数学 资料 逻辑部分 基本0.8--1 言语 0.8 常识0.7 大致是这个分布
冯思楠 2012-12-14 13:48
各个小题的具体分数每年的规定是不同的,每题的分数和正确答案,招考机关都是不对外公布的。建议您积极备考,不要受这些问题的影响
迷桃猴 2012-08-21 22:33
这个问题我也很迷惑,希望得到答案。
“问知”平台最新推出《一周话题》精品栏目,小编每周会为大家整合最新的网络热点话题,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让我们一起在这里交流沟通,在这里交友聊天,分享彼此的经验见解……[详细]
兑换100元代金券
兑换50元代金券
兑换30元话费
来求知来分享,我来试试,我来参与,做贡献,赢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