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省公务员
科目:申论
地区:海南
报考咨询 申论 行测 数量关系 判断推理 资料分析 言语理解 常识判断 公共基础 面试 其他
国家公务员 省公务员 事业单位 在职公务员 招警法检 农村信用社 大学生村官 军转干 政法干警 社会工作师
1回答
秦遥134 2012-09-14 17:41
1.理论上的要求。考生们已经有所了解,申论考试考查的是候选公务员适应机关工作的能力,或者说为政府工作的能力,所考的问题与政府工作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因此我们思考的角度也决不能脱离政府的立场。在具体的层面上,作答者还必须站在政府工作人员的角度上,“为政府谋”、“为自身计”,提出得体、符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实际的见解。换句话说,未来的公务员就是从考生中选出来的,如果考生不具备凡事从政府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显然是不适合从事政府工作的,那么申论考试成绩不高也是理所当然的。 2.实践上的要求。从考试实践看,国家申论考试在特定试题中,从来没有要求作答者以“政府”或“政府体系”以外的身份作答。可以说,申论考试的默认思考角度就是政府角度,预设角色身份就是公务员。对申论试题中涉及的一切问题都要从政府角度出发,从公务员的思维和工作实际出发,实现申论作答与政府立场的一致性、与公务员身份的契合性。
宋不挑 2012-09-12 14:06
采分点有两大要求:一是采分点要来源于材料,二是采分点要言简意赅。 专家经过多年的申论研究发现,采分点都是有关键词的,其中的大多数都是题目中已经给出的关键词或字眼,或者只需要稍加整理即可。这与“到材料中找答案”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采分点基本上直接来自于给定材料,即使不能直接从给定材料中得出,也能通过理解和分析给定材料,间接得出答案的采分点。 采分点的个数一般不会少于5个,而申论前面几道题作答字数大多在200~400字左右,每个采分点的字数大约在15~40个字左右。用15~40个字表达一个要点或一层意思,这就要求考生的采分点一定要言简意赅,尽量用几个关键词将采分点表达出来,不能出现过多描述性或数字性的词语,也不能照搬材料大段原文,以节省篇幅书写其他采分点,避免因字数受限而导致遗漏采分点的情况。
歪道道 2012-09-12 14:02
快读,即快速阅读,也叫浏览式阅读,就是一目十行地大致看一下给定资料所包含的内容,并从材料中提炼有用信息。 【适用对象】 快读法的适用对象是案例和故事。这一类型的材料通常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这些案例和故事在给定资料中的主要作用是反映问题和蕴含对策,因此不能跳读或略去不读,但是这些案例和故事中较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叙述故事,对作答没有直接帮助,所以可以较快阅读。
豫汐 2012-09-12 14:00
跳读,即专门寻找所需资料的一种阅读方法,从字面上也可以理解为将某些内容跳过去不读。要想抓住材料要领、掌握给定资料要点,那种按顺序逐条阅读材料、归纳每条材料的意义,甚至细致到归纳材料每一段的段意的方法,在申论作答时间有限的条件下是不现实的。阅读材料必须有选择性地阅读,要把浏览、跳读同精读、标注、摘要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合理分配时间、精力,不延误作答进程。 【适用对象】 跳读法的主要适用对象是大段的数据材料。给定资料中出现的数据较常采用罗列的形式,内容较多且难懂,如果仔细阅读必然会耽误考生较多的时间,影响后面题目的作答。因此,在阅读此类包含大段数据的材料时,应当有选择性地阅读要点,将大段体现问题或论证问题的数据跳过去不读,既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也有利于考生掌握文章的重
灵与肉 2012-09-11 16:50
文章的开头是文章的总体方向,是要为文章总论点服务的,因此,开头应快速切入文章主题,让阅卷者开篇便知晓你在谈什么问题,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开头内容不要冗繁
灵与肉 2012-09-11 13:38
开头,即文章正文第一段。文章开头要有气魄,要有特色,要有文采,令人一见钟情,过目不忘,但要掌握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开头必须是文章的一部分。具体来讲,就是开头论述的内容要与文章总论点有关联,用华丽辞藻堆砌出来的“万能开头”是万万不可取的。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应当具备以下几点:1.内容实际 文章的开头即要为文章总论点服务,无论是引出总论点,还是直接提出总论点,文章的开头要有实际内容,要让阅卷者开篇便知晓文章围绕的主题是什么。这一点是对开头的硬性规定。2.语言优美 开头的语言最好有适当的修饰,体现文采,尽量不要平铺直叙。这样才能吸引阅卷人,给阅卷人留下好印象。文章的开头,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以下提供几种方法供考生参考:(1)开头提出总论点即开门见山,文章开篇即提出总论点,并对各分论点进行简要的阐述。(2)开头引经据典即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著名诗词引出文章主题,“引经据典”式的文章开头的优势在于,可以很好地提升开头的文采。(3)开头以例入题即列举一则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实例,并进行简要论述,引出文章主题。(4)阐述背景即先交代主题的背景,背景可包括当前现状、主要问题、重要影响等。
灵与肉 2012-09-11 13:27
提纲的内容(文章的框架) 1.标题 (再没有现成标题的情况下) 2.开头/总论点 3.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 4.结尾
厚德良心 2012-09-10 17:17
(1)明确 文章的总论点要确定而明白,不能模棱两可,不能有歧义。表述总论点要使用最简单的陈述句,尽量不要通过比喻、比拟、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表述论点,以便阅卷人能够一目了然,快速抓住文章中心。 【示例一】在矿难频发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生命的价格可以用GDP来衡量吗?答案是:不能,我们不要带血的GDP。 【示例二】在煤矿生产中不能只注重GDP增长,要坚持以人为本,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分析】这两个示例是同一主题--“煤矿安全生产”下的两篇文章中表述总论点的语句。【示例一】运用了比喻、设问的修辞手法,虽然文采较好、可读性较高,但没有直接提出其内涵,缺少对“不要带血的GDP”的进一步解释,需要阅卷者进一步阅读才能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相比之下,【示例二】直接写明煤矿生产“要坚持以人为本,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观点则更加明确。(2)集中 一篇申论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一个总论点。总论点下可以有分论点,但却不可以有两个并立的主题或总论点。刘熙载说:“主意要纯,一以贯摄。”(《艺概》)要以单一论点统摄全篇,从头到尾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和阐发。
不羁的龙卷风 2012-09-10 17:13
忠于材料、紧扣题意是申论作答的基本立足点。因此,申论文章写作一定要从材料出发,依据材料确立论点。 申论文章写作要围绕问题展开。既要判断问题性质,又要分析问题的原因、后果、影响、作用,从而提出对策。不同的作答要素、同一要素的不同侧面等等这些都决定了材料中可供使用和提取的论点既多又散。因此,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从材料中提取和概括论点。
汉口客 2012-09-10 17:03
对于对策,考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从材料中得到一些对策项目,然而,这些对策都是散见于材料各处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有自己的对策,也就是我们自己积累的对策。在申论题目中,选定对策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只要我们的对策能够解决题干中的问题,并且符合针对性、可行性以及原则性,那么它就是条好的对策。阅读的过程和自己加入的对策只是将这些散落的珍珠挑出来的过程,而“信息整合”却是在将这些零散的珍珠的串起来的过程。要形成“对策”的美丽项链,“信息整合”这条丝线是必不可少的。 同样,对策的准备,对于后边大作文的写作也有重要的帮助,至少可以给我们提供写作的思路。大作文一般可以写成两类,一类是政论文,一类是策论文,其中,策论文就要用到对策。但是,前面对策题中所写的对策能不能直接应用到后边作文中呢?直接应用是不可以的,但是可以参考。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对策题的回答是受到字数限制的。这里的对策是在有限的字数内提出对策,表述的要求是简洁明了;其次,这里的对策的提出不一定就是和后边大作文的题目的内容要求完全吻合。根据问题,所提对策是有侧重的。一般而言,大作文中的对策更加趋向于对于“策”的论述。比如说,这条对策是怎样得到的,思路是什么,以及可行性如何等等。但是,这些在对策题中是不需要论述的。在对策题,考生只需要详细论述对策本身即可;再次,对策小题我们需要先治标再治本,以治标为重要的,先要解决我们面临的棘手问题。而大作文中所提的对策则要从全局出发,站在宏观高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注重本;最后,从对策提出的数量来看,对策题中可以提四到六条对策,尽可能全面,大多要能在材料中找到依据,每一条各部分概括明晰即可。但是大作文中,对策则以三四条为宜,每一条都要细致论述,论述过程也是重点。 对策的提出在申论考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该引起考生的高度关注。考生不仅要学会提对策,而且要学会应用对策,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问知”平台最新推出《一周话题》精品栏目,小编每周会为大家整合最新的网络热点话题,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让我们一起在这里交流沟通,在这里交友聊天,分享彼此的经验见解……[详细]
兑换100元代金券
兑换50元代金券
兑换30元话费
来求知来分享,我来试试,我来参与,做贡献,赢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