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问知

做真题答案出现和老师的不一样,言语理解

1回答2015-05-07 09:44

回答共1条

  • 刘雨

    刘雨 2015-05-07 15:58

    亲爱的华图学员,建议你多找几个老师听听他们意见综合一下。

言语理解,14年4月联考,16题

1回答2014-12-20 12:44

回答共1条

  • 华图公考论坛

    华图公考论坛 2014-12-22 11:33

    A。本题以第二空为切入点进行排除。“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与前文的“一个……念头”矛盾,排除C项。“心血来潮”形容心中突然产生某种念头,与前文“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念头”表述重复,排除D项。“异想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突发奇想”形容突然想出一个非常奇怪的想法或突然想做某一件前所未有的事。二者的含义有相似之处,但是“异想天开”明显程度更深。测谎仪器是给人使用的,而巴克斯特竟然将它使用在植物的叶片上,常人看来这种行为是非常荒唐、无法理解的。因此第二空填入“异想天开”更为恰当。再看第一空,“古怪”和“奇怪”是近义词,“古怪”的程度要比“奇怪”深,故本题选A。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发现的问题

1回答2014-04-08 20:05

回答共1条

  • 张玲

    张玲 2014-05-21 18:00

    您好,请问是砖题库的言语理解的填空题吗?请您详细描述一下是哪儿的言语理解的填空题。衷心感谢您的建议,谢谢!

例题答案和解析方面的疑问

1回答2014-03-07 17:00

回答共1条

  • 张玲

    张玲 2014-05-22 11:25

    同学您好!根据文段信息我们可以知道 “反对给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李华晋升为教授”是张教授的意见,而对于张教授反对李华晋升的意见,其他人是持否定态度的,也就是说其他人事赞成李华晋升教授的。而正是由于其他人反对自己的意见(不赞成李华晋升),张教授最终退出了会议。题干文的是张教授的意见,所以选择B。

例题答案和解析方面的疑问

1回答2014-03-06 19:30

回答共1条

  • 张玲

    张玲 2014-05-22 13:05

    同学您好!根据文段信息我们可以知道 “反对给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李华晋升为教授”是张教授的意见,而对于张教授反对李华晋升的意见,其他人是持否定态度的,也就是说其他人事赞成李华晋升教授的。而正是由于其他人反对自己的意见(不赞成李华晋升),张教授最终退出了会议。题干文的是张教授的意见,所以选择B。

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方面

1回答2014-03-06 19:23

回答共1条

  • 张玲

    张玲 2014-05-22 11:45

    同学您好!典型主旨题就是指的主旨概括题,“隐含倾向”的表面主旨题、和“表面倾向”的隐含主旨题实际上指的是意图判断题。其实主旨题和意图题很多时候是有交叉点的,但是两者有时候又是两种不同的题型。意图判断题是要求考生在阅读文段后判断作者写这段话的目的、意图、出发点。可以说意图判断题是在主旨概括题基础之上的一种题型,因为要判断一个人说话的目的、意图,首先要把握这个人说话的主要内容,所以我们做所有的意图题第一步都是要准确的找打文段的主旨,把握作者说话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来判断意图。在判断意图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可以把意图题当成主旨题来做。第二种情况,不能把意图题当成主旨题来做。要对上述两种情况准确区分,我们主要是从文段文体区分入手。总体上来看,除去故事寓言类,意图判断题文段的文体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说理性文章,包括说明文和议论文两类。说理性文章一般作者会在文段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作者的核心观点也就是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就是作者说话的意图。这类意图判断题我们均可当成主旨概括题来做。 二.社会问题类。社会问题类的文段,一般在文段中都存在着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或者阐释一个亟需关注的社会现象。这类的意图判断题我们可以细分为三种情况: 1.文段有问题,且文段中直接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其当成主旨题来做,直接拿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就是文段的主旨句作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即可。 2.文段有问题,选项无对策。这类文段通常交代某一个社会问题,但是无论是文段本身还是选项中都没有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时我们可以把其当成主旨概括题来做,概括问题本身即可。 3.文段有问题,选项中有对策。有些意图题的文段中陈述了某一社会问题,但是在文段中没有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而是在选项中给出了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作为意图题这时我们要优先选择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对策项,但是一定要注意,如果是主旨题,此时我们一定不要选择解决问题的对策项。这也是主旨和意图差别最大的地方。

购买的2014四川省行测内容有误

1回答2013-08-04 16:57

回答共1条

  • 张玲

    张玲 2013-08-06 18:06

    学员你好,关于你说的这个问题,我没有相关书籍,建议你最好是把题目复制上来,我再帮看看。祝你学习进步。

老师讲解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不一样

1回答2013-07-23 14:23

回答共1条

  • 张玲

    张玲 2013-08-06 18:02

    学员你好,一般来说,有个别题目是有争议的,请你以最新的答案为准。

同样是华图的解析,为什么会有AC两个选项呢?

1回答2013-07-18 14:17

回答共1条

  • 张玲

    张玲 2013-08-22 14:10

    学员您好!通过全文,可知此题为言语理解的意图推断题,题中作者一直强调“法律对此还缺乏相关的规定和有效的保护”“无法获得司法救济”,作者在讲,我国法律的不健全,从而可以引申得出法律应该加以完善。因此,此题选C

讲解中答案与方法都不一致???

6回答2013-05-12 14:43

回答共6条

  • 杨小娇

    杨小娇 2013-05-30 13:40

    同学你好,D项是对原文意思的同义替换,C项是引申意。而题目要求的是概括(仅指复述原文意思),所以此题选D无疑。

  • 杨小娇

    杨小娇 2013-05-30 13:40

    同学你好,D项是对原文意思的同义替换,C项是引申意。而题目要求的是概括(仅指复述原文意思),所以此题选D无疑。

  • 杨小娇

    杨小娇 2013-05-30 13:40

    同学你好,D项是对原文意思的同义替换,C项是引申意。而题目要求的是概括(仅指复述原文意思),所以此题选D无疑。

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在那里

1回答2013-02-04 11:35

回答共1条

  • 张玲

    张玲 2013-02-26 15:02

    学员你好!这是言语理解题中的意图推断题,这类题是需要根据文段描述然后引申出文段的意思,文中“另一方面”关联词表并列,前半部分讲:中国对西方饮食持鄙视与排斥的态度;后半部分讲:有些人对西方饮食开始接收。综合两部分,可以看出,中国人对西方饮食文化的复杂心理,所以此题选B

请问今年下半年的四川省考言语判断还考不考病句判断...

1回答2012-10-13 08:48

回答共1条

  • 李晓都

    李晓都 2012-10-15 11:17

    学员你好,去年下半年的省考考了病句判断,今年上半年的联考没有。所以今年下半年的省考也并不能确定,复习的话还是全面一点比较保险。

一周话题更多>>

一周话题

“问知”平台最新推出《一周话题》精品栏目,小编每周会为大家整合最新的网络热点话题,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让我们一起在这里交流沟通,在这里交友聊天,分享彼此的经验见解……[详细]

我来参与

来求知来分享,我来试试,我来参与,做贡献,赢奖品。

我去提问我来回答用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