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问知

华图问知 >全部> 行测
言语理解简单的试题往往易错,怎样才能避免无谓的失...

2回答2012-09-11 10:05

回答共2条

  • 李敏

    李敏 2012-09-11 10:28

    您好!要减少这类失误,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细心,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做到每一个答案都经得起推敲,这样,您的错误就会大大减少了。

  • 灵与肉

    灵与肉 2012-09-11 10:11

        这种题指的是那些文段很短,答案呼之欲出,误认为是送分题,其实内含玄机,极易丢分。  例:“中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和他们一样的人,遗憾的是,他们成功了。”  请问:说话人认为中国的教育到底成功了吗?  A. 成功         B. 不成功         C. 不置可否         D. 无关紧要  解析:这道题看似简单,但在笔者教学过程中,常常整班全军覆没。很多同学看到“遗憾的是,……成功了”,就做出判断,说话人的观点是否定的,于是选择B选项。可文段中否定的是“中国的家庭教育”,设问问的是说话人对“中国教育”的观点。纵观全文,说话人没有对“中国教育”做任何评论,所以本题应该选C答案。  总的说来,如果了解言语理解难题的方式并掌握相应的应对技巧,一定能做好言语理解题。

对于行测言语理解试题中的迷惑选项,有什么好的方法...

1回答2012-09-11 09:59

回答共1条

  • 贾也

    贾也 2012-09-11 10:03

       公务员考试言语试题第二种难度体现在选项迷惑性大,一般能很快排除一两个选项,但总会有两三个选项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无法快速做出正确的选择。对这种题,要把握几个方法:绝对性选项不选,辨析选项细微差别。  (一)绝对性选项不选  中国传统思想讲究中庸平和、不偏不倚,反映在公务员考试中就是,过于绝对的选项不选,除非设问要求找错误选项。  不同利益群体的特定体制中所受束缚与保护的程度是不同的,相对而言,束缚少而保障多的群体会觉得体制公平,反之会觉得不公平进而要求变革。转轨过程的情况与此类似,某个群体摆脱的束缚多于失去的保障,甚至是只摆脱束缚而不失去保障,他们会拥护改革并认为它公平;相反,摆脱束缚少而失去保障多的,他们就会认为不公平而有可能反对改革。  下列说法概括主旨最准确的是(  )  A。改革有时会造成对某些群体的不公平     B。改革应该对所有群体公平一致  C。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可能全都支持改革     D。是否支持改革与不同的利益群体相关  解析:此题用类比手法说明转轨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对改革的态度,很容易排除A和B,却对C、D选项很难抉择。C选项中的“不可能全都”是非常绝对的说法,所以我们不能选C,只能选D。  (二)辨析选项细微差别  有的时候,选项差异很小,此时需要仔细辨析,注意区别其细微之处。  没有人再怀疑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史无前例的成就中,新的危机却悄悄萌发了。没过思想家索罗曾说过:“我们热切地挖掘了大西洋隧道,期望新旧大陆更为密切地接近,实际上传来的最新消息不过是阿德莱亲王打了个哈欠。”危险正式在这里。  这段文字中所说的“危险”是指(   )   A. 信息太多,传播太快,会造成人们预想不到的危机  B. 信息过剩会降低信息的质量,影响双方密切的接近  C. 信息的快速传播,使人们无法判断某些信息之间的本质区别  D. 过剩信息的快速传播,将可能淹没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解析:我们知道,对于词语理解题,我们不选字面含义,所以本题首先排除A。但是B、C、D差别很小,需要分析其特点。B选项说的是“信息质量”,指的是信息的详细或简略;C选项说“信息……本质区别”,指的是信息真假;D选项说的是信息的价值。原文中对于“亲王打了个哈欠”, 我们关心的是这个信息是否有价值,不关心其真假和详略,所以本题选D。

一周话题更多>>

一周话题

“问知”平台最新推出《一周话题》精品栏目,小编每周会为大家整合最新的网络热点话题,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让我们一起在这里交流沟通,在这里交友聊天,分享彼此的经验见解……[详细]

我来参与

来求知来分享,我来试试,我来参与,做贡献,赢奖品。

我去提问我来回答用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