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知如心 的回答:     1.根据给出的“时间序列”数据来判断整体的变化趋势,很多信息是可以从材料中得到的;解题时首先要根据题干的关键词查找到相关数据,然后再根据数据的趋势判断整体的趋势;  2.根据给出某一个事物的变化趋势,判断在这种趋势下某一数据的变化,首先要确定变化的量是哪个,预测的是哪个时期,然后判断该量的变化结果。如根据上一年的增长率,判断按照此增长率,下一年的情况。  解趋势判断题时,首先判断属于以上哪种情况,再根据这两种情况的对应方法进行判断。

1 回答 行测

2012-09-18 17:15

黄金勇 的回答: D。“我想没有谁不会不同意的”等价于“没有谁会同意的”,即不同意。与:“你的这个意见很好,我想大家都会同意。”矛盾。

1 回答 行测

2012-09-18 16:58

红叶jc 的回答:     申论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所给资料的归纳总结的能力,然后概括主题,提出对策和可行性方案,并进行论述,这是申论考试取得高分的关键所在。笔者提醒广大考生,申论所给资料的字里行间都体现出考官的考查意图,广大考试不要忽视这一点,一定要认真仔细阅读。提出如下建议供参阅:  1、选择性。试卷材料中很可能包含着多余的迷惑信息,如果你不能总体概括材料的真正含义,以及命题者的意思,而只是抓住“只言片语”,匆忙下笔,急于写作,往往就会陷入命题者设下的圈套,抓住芝麻,丢了西瓜,就很不值得了。  2、本质性。在拿到给定材料后,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快速的抓住材料的本质关键,找出给定材料的隐含信息,和命题者所要考察的本质意思,紧扣本质属性来拟题。  3、辩证性。在阅读中要注意把问题归类、归层;善于区分轻重缓急,善于捕捉材料之间的相同与区别之处;在阅读中要做到读懂、读深、读透。还要扩散自己的思维,列出几个可供自己选择的观点,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角度去完成。这也是非常实效的做法,就是说,只要紧扣给定材料,写哪个角度对你有利,能使你发挥得更好,你就写哪个角度。

1 回答 申论

2012-09-18 17:40

红叶jc 的回答:     观点明确指文章必须有鲜明的论点,要让阅卷者清晰地认识到文章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论述的,基本态度是什么。要达到观点明确,应按以下两步来进行操作。    一是要仔细审清题目要求,理清题干规定要写的相关内容是什么。如题目要求围绕给定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考生的文章内容就一定围绕给定材料寻找论点,寻求合适的角度切入。    二是要紧扣材料中出现的相关内容充分展开,但是不能对材料中出现的官方立场、观点进行主观改变,最好把相关内容根据国家宏观政策作进一步升华,从微观事例逐步扩展到宏观理论。这样既具有思想高度的同时也会体现出观点的正确性。例如,从“朔州途径”中的“拥有先进开采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优势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是此次山西煤炭资源大整合的主力军”这句话可以提炼出“技术中的自主创新”,由自主创新可以升华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问题。这样,文章的观点可以落实为“在煤炭资源整合中‘通过技术提升自主创新’”。

1 回答 申论

2012-09-18 17:33

红叶jc 的回答:     在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部分一直是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应试者理解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技能。根据历年应试者的信息反馈,专家发现,数学运算常因其计算量大、耗时多等原因成为被很多考生放弃的部分。  事实上,公务员考试中的数学运算题并非单纯的考查应试者的计算能力,更多是如大纲中提到的对考生分析问题和合理应用各种解题方法快速答题的考查。    单独完成某项工作,甲需要16小时,乙需要12小时,如果按照甲、乙、甲、乙、……的顺序轮流工作,每次1小时,那么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长时间?  A.13小时40分钟 B.13小时45分钟  C.13小时50分钟 D.14小时    解析:此题为明确的工程问题,题干清楚的介绍了工作流程,只需用特值法确定工作总量,按题干要求计算即可。设总工作量为1,一个循环甲乙共完成工作量1/16+1/12=7/48,6个循环即12个小时后剩余工作量1-7/48×6=1/8,甲再做一小时完成1/16,乙还需要做1/16÷1/12=3/4小时=45分钟全部完成,故完成这项工作需要13小时45分钟。     常用的特值法有特殊数值、特殊数列、特殊函数、特殊方程、特殊点等。一般,首先假设出一个特殊值,然后将特殊值代入题干,通过一系列数学运算得出结论;有时候也会通过检验特例、举反例等方法来排除选项。使用特值法不仅可以减少计算量,同时可以简化解题思路,无需考生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推导,适用范围广,所以考生应重点掌握特值法  

1 回答 行测

2012-09-18 17:21

红叶jc 的回答:    比例问题包括工程问题、经济问题、行程问题和溶液问题,其中前三者为每年的必考题型。  工程问题的常用方法是赋值法和列表分析。当已知工作时间时,可赋值工作总量。当题目有工作效率的比值时,可赋值工作效率。当合作主体较多或合作过程较复杂时,可采用列表法。  经济问题分为利润折扣类及分段计费类。前者主要采用赋值法和列表列方程法进行求解。分段计费类难度较低,考生需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并计算。  行程问题是考察的重点和难点。考生一方面要掌握相遇追及运动式、流水行船、等距离平均速度和等发车前后过车的公式,另一方面需要灵活运用比例法、赋值法、方程法等,结合作图进行求解。  溶液问题难度较小,考生需要掌握溶液浓度、溶液稀释的计算公式,灵活运用方程法、十字交叉法和赋值法进行求解。

1 回答 行测

2012-09-18 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