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问知

在近代史上,中国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规定赔款数额最大的...

1回答2012-09-14 09:59

回答共1条

  • 程步虹

    程步虹 2012-09-14 16:23

    C.《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各国(共11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2,238,150两 (九亿八千二百二十三万八千一百五十两)《南京条约》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马关条约》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后来日本以退归占领的辽东半岛为由,又索取了三千万两白银的赎还费;《望厦条约》中没有赔偿条款。

战士排成一个6行8列的长方阵。现在要求各行从左至右...

2回答2012-09-13 16:53

回答共2条

  • 王滢

    王滢 2012-09-14 10:17

    战士们开始站成8*6矩阵,由于“各列从前到后1,2,3,1,2,3,报数”所以,第3和第6排的战士所报数字不同。再考虑剩下的战士,为8*4矩阵,其中有一半所报数字不同,另一半所报数字相同。由上可知,所报数字不同战士有16+16=32(名)

  • 王滢

    王滢 2012-09-14 10:16

    战士们开始站成8*6矩阵,由于“各列从前到后1,2,3,1,2,3,报数”所以,第3和第6排的战士所报数字不同。在考虑剩下的战士,为8*4矩阵,其中有一半所报数字不同,另一半所报数字相同。由上可知,所报数字不同战士有16+16=32(名)

林肯说过:“最高明的骗子,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

2回答2012-09-13 14:08

回答共2条

  • 程步虹

    程步虹 2012-09-14 14:52

    D。题干已知三个条件:①骗子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人②骗子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某些人③骗子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的人。A是对②的考查。骗子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某些人,而林肯可以不包含在“某些人”中,所以林肯可能在任何时候不受骗。B是对①的考查。骗子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人,当骗子甲欺骗骗子乙时,骗子乙也受骗,所以骗子也可能在某个时刻受骗。C可以表述成:可能所有时刻有些人受骗,与②同。D可以表述成:必然所有时刻所有人受骗,与③矛盾,为假。本题考查了模态命题,需要一定的逻辑知识才能解题。不必然不=可能,不可能不=必然

  • chinakr

    chinakr 2012-09-13 15:27

    A.

不同利益群体的特定体制中所受束缚与保护的程度是不...

1回答2012-09-13 09:50

回答共1条

  • 王滢

    王滢 2012-09-13 14:09

    解析:此题用类比手法说明转轨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对改革的态度,考生很容易排除A和B,却对C、D选项很难抉择。C选项中的“不可能全都”是非常绝对的说法,所以我们不能选C,只能选D。

1,0,-1,-2,(  )。 
A.-8 
B.-9 
C.-4 
...

1回答2012-09-12 17:57

回答共1条

  • weal0214

    weal0214 2012-09-12 18:37

    B0=1^3-1-1=0^3-1-2=-1^3-1?=-2^3-1

100张多米诺骨牌整齐的拍成一列,按顺序编号为1、2、...

2回答2012-09-12 17:07

回答共2条

  • 杨东时

    杨东时 2012-09-12 17:46

    此题考查整除思想。1、2、3、4、5……100.第一次拿走所有的奇数位置上的骨牌,留下的数字满足可以整除2;第二次则满足整除4;依次类推第N次满足整除2的N次方。最后一张骨牌的编号即满足剩下的数中有一个数可以整除2的N次方。100/2的n次方=1 还有余数,则N最大为6,最后剩下的数为2的6次方:64.

  • zwl冰激凌zwl

    zwl冰激凌zwl 2012-09-12 17:25

    d

行测定义判断解题误区有哪些?

2回答2012-09-12 17:00

回答共2条

  • 王滢

    王滢 2012-09-13 14:33

    定义判断是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判断推理部分的必考题型,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给定标准定义进行判断的能力。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然后再对该概念进行定义,要求应试者根据给出的定义,从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件或行为。题干中给出的定义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考查的目的不是考生平时的知识积累,考的是考生的一种领悟能力,是一种严格理解和规范理解的能力。从严格上说,定义判断题型的难度很小,如果考生在平时稍加练习,掌握做题规律,考场上认真审题,完全属于拿分题型。但很多考生却花了大量时间用在这种题型的复习上,效果并不一定很好。 为什么?主要是考生对定义判断理解存在以下几大误区:    误区一:定义判断和知识面成正比     很多人认为知识面越宽,定义判断答对的成功率越高,事实不是这样的。实际上,定义判断和知识面没有关系,如果以专业的眼光来做定义判断的话,反而不利于快速作出正确判断。     误区二:定义判断需要专门辅导     考生掌握了定义判断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并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定义判断的解题方法    做好定义判断题的关键在于紧扣题目中给出的定义,尤其是定义中那些含有重要内涵的关键词。作为一个概念的定义,其一般都是相当严密的,对于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成立的必要条件以及最终的落脚点即中心语都会给出明确的界定,应试者在看到-个定义时首先就应该标出这些关键词,然后再阅读下面给出的事例选项,一一对应看该事例是否符合定义中的规定。如果能够区分开哪些符合、哪些不符合则正确答案就不难得到。     解答定义判断题时,应试者应从定义本身入手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要凭借自己已有的概念去衡量,特别是当试题的定义与自己头脑中的定义之间存在差异时,应以题目中的定义为准。 具体如下:    其一、找准关键词。每个定义判断的短文中,都有1至数个关键词,应试者一定要找准,才能找出正确的选项。     其二、仔细审题。看问的是肯定型判断还是否定型判断,不然容易找错选项,尤忌将否定型的当成肯定型的去选答案。     其三、不要怀疑定义的正确性。应试者如果一味“钻牛角尖”,认为定义是片面的,那就不易找出正确答案了。

  • 歪道道

    歪道道 2012-09-12 17:01

    1.题干越长题越难定义判断无论是从题量还是难度来看,近年基本保持平稳,但由于题干越来越长,使得不少考生望而生畏。因此,对于这种阅读量很大的题目来说,重点应当放在关键词和关键词间的关系上,而对于一些补充说明的内容,完全可以略过不读,因为这些内容只是对定义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有时甚至是为了迷惑考生而专门设置的。2.法律专业术语多

下列关于现代科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回答2012-09-12 16:59

回答共2条

  • 王滢

    王滢 2012-09-13 14:38

    答案选:C 解析: A.高温超导体是指其超导临界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上  错误 应该是零下 B.纳米材料是指结构单元的尺度达到纳米级而原有性能保持不变的材料  物理性质改变 化学性质不变 C.杂交水稻是通过基因重组改变睡到的基因来提高产量的 这个有点问题的,杂交水稻利用的是基因突变产生的变异高产抗病矮株水稻,然后通过基因重组(杂交)产生具有亲本形状的植株  但是此题倾向于选择这个D.转基因食品是指转移动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微生物或者病毒的基因都可以转进食品原料的基因中去

  • zwl冰激凌zwl

    zwl冰激凌zwl 2012-09-12 17:24

    c

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类推题目有哪些答题技巧?

2回答2012-09-12 16:58

回答共2条

  • 王滢

    王滢 2012-09-13 14:54

    常识判断类题目的特点是知识点很散,对考生来讲复习起来比较困难。很多考生认为,如果对于这些知识点没有足够储备,那就只能靠运气来猜答案。虽然,常识判断对于考生的知识储备要求比较高,但是并不意味着要求考生成为全才。实际上,常识判断所考察的很多知识点,只需要考生有一点相关基础即可。比如下面这个例题:   【例题】下列有关能源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目前核电站对核能的利用方式分为核聚变和核裂变两种   B. 氢气是一种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能源   C.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光化学转换   D. 可燃冰是一种稀缺的能源资源【答案】B   【解析】目前核电站对核能的利用方式还不包括核聚变。太阳能工作原理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不涉及光化学。光化学转换实际上是利用太阳能制氢。可燃冰在海底有大量储藏,甚至可能会替代石油,只是开采上有困难,因此D项也不对。   值得注意的是,这道题目中对于能源知识掌握的要求并不高,只需要粗略涉及,并稍加判断即可。比如A项,关于核能,高中课本就有过介绍。自然界中的核聚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太阳表面。但是核聚变需要的条件很高,成本比较大,所以可以初步推断,核电站利用核聚变的方式来发电,可能性不大。氢气是单质,仅有H元素,不含有碳元素,因此是不可能产生二氧化碳的。至于光化学,这对很多考生来讲都是陌生的,但是对于“化学”和“物理”这两个词语的区别,应该还依稀记得:产生新物质的是化学,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物理。那么不难推测出来:太阳能电池仅仅是能量的转换,却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不能认为是光化学。至于可燃冰,也只需要知道在海底有丰富的储藏,即可以分辨出来。   虽然,一些基础的“常识”是很必要地,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答题时注意适当分析,其实还是可以减轻我们对于知识记忆的负担的。再看下面一道例题:   【例题】下列关于现代科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高温超导体是指其超导临界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上   B. 纳米材料是指结构单元的尺度达到纳米级而原有性能保持不变的材料   C. 杂交水稻是通过基因重组改变水稻的基因来提高产量的   D. 转基因水稻是指转移动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   【答案】C   【解析】高温超导体的超导临界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但是仍然在摄氏零下几百度,因此A项是错误的。纳米材料之所以成为新材料而有很多应用,正是因为它改变了原有的性能,因此B项也是错误的。D项中所说的“动物”的基因,显然跟“水稻”风马牛不相及。而实际上,转基因水稻也确实只是农作物的基因被改变而已。   所谓超导体,如果考生有些印象的话,是指温度接近绝对零度的时候,某种特殊材料的电阻变得很低,几乎为零。这就是为什么称之为“超导体”(即“超级导体”)的原因。而所谓的高温超导体,只不过它所要求的温度比一般超导体的绝对零度高出很多而已,但是绝不意味着要在摄氏零度以上。何况,这里的“高温”跟“摄氏零度”没什么关系。而科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则是开氏温标(K)而不是摄氏零度。   由此可以发现,所谓常识判断,也确实并不需要考生都成为多面手,而只需要平时对于小知识有所了解,在考试时能够应用,则足以应付了。总之,考生对于常识题目应该放松心态,尽量根据自己所积累的一些知识去分析题目,会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  

  • zwl冰激凌zwl

    zwl冰激凌zwl 2012-09-12 17:23

    说道技巧是建立在比较扎实的知识基础之上的

行测资料分析中什么是绝对增长量?

1回答2012-09-12 16:53

回答共1条

  • chinakr

    chinakr 2012-09-13 09:18

    搜索“绝对增长量”,谷哥告诉我们:> 绝对增长量是指后一年减前一年对应数值所得结果。

行测资料分析中年平均增长录如何求解?

1回答2012-09-12 16:51

回答共1条

  • 王滢

    王滢 2012-09-14 17:18

    一、年均增长率的概念分析 首先我们必须区分开年增长率、年均增长率以及年平均增长率这三个概念,年增长率是我们最常见的,是考试的重点,它指的是末期增加值与基期的比值,表示的是相邻年份的增长情况,通常来说针对的是某一年,如2006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增长率=增加量/基期=(末期-基期)/基期。 年平均增长率与年均增长率在近几年考试中的区分性已经很小,在这里我们也就不做区分了,免得更加混乱,在下面的讲解我们就将这两者统一为年均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表示的是一段时间的某个指标的增长情况,我们用专业一点的术语表达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如果第1年为M,第n+1年为N,若N/M=(1+r)n,则称r为第1~n+1年的年均增长率,如2006~2011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均增长率= r=-1。我们先看个例题。 ************************************************************************* 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访问量,以平均每月递增12%的速度上升。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对GDP的贡献达到7%,而未来三年有可能达到15%。 例: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访问量的年平均递增速度是(    )。 A.1.1212     B.1.1212-1     C.0.1212     D.0.12 【分析】这个试题就是考察的年均增长率,题目变化一下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怎么用取中法解答数值计算?

1回答2012-09-12 16:40

回答共1条

  • 歪道道

    歪道道 2012-09-12 16:43

        对于由相近的一组数相加的计算题,解答时可选择一个中间数作为计算基础,通过“移多补少”变加为乘,能使计算简便。例: 计算(4845+4847+4836+4838+4840+4839+4842)÷7    分析和解 例1括号内是7个相近的数相加,按顺序排列可知中间的数是4840,以4840为基数,可作如下计算:     原式=[4840×7+(5+7-4-2-1+2)÷7=4841

102,95,86,70,50,(   )。A. 21 &nbs...

2回答2012-09-12 16:39

回答共2条

  • 华图忠实学员

    华图忠实学员 2013-09-12 23:03

    我觉得 选A

  • 王滢

    王滢 2012-09-13 15:17

    您好,根据目前2年的公务员考试题型里面,几乎没有出现类似的数列题型了。 答案选:B J解析:项与项之间的差值是7,11,16,20 差值项的规律是4,5,4,5.... 所以第5项差值是20+5=25 所以数列第6项是50-25=25

999×101=( )A.99909     B...

2回答2012-09-12 16:38

回答共2条

  • 李老师

    李老师 2012-09-13 08:57

    D.100899

  • zwl冰激凌zwl

    zwl冰激凌zwl 2012-09-12 17:27

    a

对于行测中出现的数学推理及运算,怎样运用所学知识...

1回答2012-09-12 13:54

回答共1条

  • 宋不挑

    宋不挑 2012-09-12 13:55

       (1)数字推理复习关键是在多做题的同时注重总结数字规律。单看数字规律并不能提高解题水平,数字直觉和运算直觉培养都离不开实践。   (2)数学运算的复习就是要熟悉各种计算技巧。对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一定要熟悉,并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解题速度,在此基础上深入掌握综合题型,顺应各省省考新趋势。数学运算常考的5种题型一定要清楚,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溶液问题,最值问题,费用问题等;数学运算常用的5种方法一定要熟练,如赋值法,代入法,比例法,数字特性法,列表法等。  (3)资料分析一定要培养快速阅读能力和速算能力。这类题并不难,对这一部分一定要认真研读权威教材的速算技巧,以保证在有限时间内快速解题。

一周话题更多>>

一周话题

“问知”平台最新推出《一周话题》精品栏目,小编每周会为大家整合最新的网络热点话题,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让我们一起在这里交流沟通,在这里交友聊天,分享彼此的经验见解……[详细]

我来参与

来求知来分享,我来试试,我来参与,做贡献,赢奖品。

我去提问我来回答用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