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问知

某公司在选派与外商谈判的人员时,有甲、乙、丙、丁...

1回答2012-09-07 12:46

回答共1条

  • houmn

    houmn 2012-09-07 13:44

    答案是C[解析]根据题干可得出如下推理:甲∧-乙丙∨丁,先否定后件,即-丙∧-丁,则前件也否定,前件是一个联言命题,该命题为假,若肯定其中一个联言肢为真,则另一联言肢为假,故选C。

请问什么是核心法则? 
怎么运用这个原则解题
例如...

2回答2012-09-05 17:48

回答共2条

  • 杨东时

    杨东时 2012-09-06 11:28

    拆数求积问题核心法则。将一个正整数(≥2)拆成若干自然数之和,要使这些自然数的乘积尽可能的大,那么我们应该这样来拆数:全部拆成若干个3和少量2(1个2或者2个2)之和即可。由此19=3+3+3+3+3+2+2,因此最大乘积为3的5次方乘以2再乘以2,

  • 李世涛

    李世涛 2012-09-06 11:21

    这个问题运用的是“核心原则”中的余同取余,和同加和,差同减差。 1、余同:用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得到的余数相同,此时该数可以选这个相同的余数 。 例:“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1,除以6余1”,则取1,表示为60n+1  2、和同:用一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得到的数和除数的和相同,此时可以选这个相同的和数 例:“一个数除以4余3,除以5余2,除以6余1”,则取7,表示为60n+7 3、差同:用一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得到的数和除数的差相同,此时可以选这个相同的差数 例:“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2,除以6余3”,则取3,表示为60n-3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核心原则得出:19=3+3+3+3+3+2+2,最大乘积为3×3×3×3×3×2×2=972。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的篇章阅读有什么解答技巧吗?

3回答2012-09-05 16:49

回答共3条

  • ht_9768621

    ht_9768621 2017-05-19 09:23

    篇章阅读实质上是片段阅读的升级,所有片段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都可以在篇章阅读中进行使用。做篇章阅读时,先看题目,根据提示信息在文段中做出相应的标注,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建议边读边做,注意从宏观的脉络和微观的关联词来把握文段。同学更多问题咨询,可添加华图老师微信18842866004进行咨询,验证信息:备考方向-城市-名字

  • 刘跃

    刘跃 2012-09-21 11:50

    国考不考篇章阅读。

  • 李敏

    李敏 2012-09-06 09:05

    您好,篇章阅读实质上是片段阅读的升级,所有片段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都可以在篇章阅读中进行使用。做篇章阅读时,先看题目,根据提示信息在文段中做出相应的标注,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建议边读边做,注意从宏观的脉络和微观的关联词来把握文段,祝您成功!

华特还说,科学研究的概率是999个想法会没有任何结果...

2回答2012-09-05 13:58

回答共2条

  • 李敏

    李敏 2012-09-06 09:11

    您好,这道题目选择一蹴而就,形容一下子就做成某种事情。信手拈来有特定的使用语境,通常用在写文章的时候,形容引经据典非常容易。

  • js彼岸de花

    js彼岸de花 2012-09-05 13:59

    一蹴而就,信手拈来

行测考50分,应该怎么做

2回答2012-09-03 18:49

回答共2条

  • chinakr

    chinakr 2012-09-04 08:59

    多练习,多听课,熟能生巧,学以致用华图模考行测练习可以到华图模考。相信您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华图的帮助,行测成绩一定能够再提高10分,甚至更多。

  • 程步虹

    程步虹 2012-09-04 08:51

    考生你好!行测得了50分,说明你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信你通过做真题,已经明白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所在。现在距离国考还有一段时间,完全可以通过参加辅导班或者自己进行专项学习提分。个人以为除了常识部分提升速度比较慢,其他如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言语理解、申论等通过系统学习可以提升很多的。另外,要有一定的考试技巧。清楚哪些题目自己做起来费时很多却正确率很低,在考试时这些题目要放到最后再做。祝你成功!

请问华图提供的真题下载中a卷是省级别的还是地市级别...

2回答2012-09-02 21:08

回答共2条

  • 李燕

    李燕 2012-09-05 11:35

    您好!一般我们都会标明的,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把您所看的网站发给我们。

  • chinakr

    chinakr 2012-09-03 08:50

    你下载的是哪套试卷呢,链接贴出来看看。一般在资料的标题中会标明的。

您好 请问 行测和申论答题试卷上可以涂画吗

3回答2012-09-02 16:55

回答共3条

  • 何凤芝

    何凤芝 2012-09-03 08:38

    您好,试卷上的涂画是没有关系的,保证答题卡的整洁干净即可。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到您。

  • 何凤芝

    何凤芝 2012-09-03 08:38

    您好,试卷上的涂画是没有关系的,保证答题卡的整洁干净即可。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到您。

  • 姜娟

    姜娟 2012-09-03 08:37

    考试过程中试卷和答题卡是分开的,考场上也会有草稿纸,可以在草稿纸上写划,当然也可以直接在试卷中涂画,但是尤其是申论,建议不要涂画的过多,否则可能会看不清文字,影响答题,切记答题卡切勿折叠,涂画。

在非均衡市场结构下,经济结构(主要指产业结构)随经...

2回答2012-08-29 23:30

回答共2条

  • 李敏

    李敏 2012-08-30 10:49

    您好!第一空所在的句子中,主语是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是不会自己调整的,调整的主语必须是人,所以选择“变动”。第二空中,资源的配置是固定搭配,所以答案选择A项。至于你的疑问,在于文段后面出现了“结构调整”,请注意,这里的“结构调整”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主语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与前面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 张瑶

    张瑶 2012-08-30 09:01

    原文出自《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产业机构优化的视角》2010年《中国经济问题》第5期

在400米环形跑道上,A、B两点最近相距100米。甲、乙...

1回答2012-08-29 21:51

回答共1条

  • chaiwf

    chaiwf 2012-08-29 23:03

    一秒追上两米,五十秒追上,那么甲跑了450米,(不看他们停的五秒),四百五十米等于停了四次,那么五十秒加上二十秒等于七十秒

是一套题做几遍还是就做一遍把错的弄明白就行,哪个...

3回答2012-08-29 12:25

回答共3条

  • 冯思楠

    冯思楠 2012-12-14 13:46

    您好,反复做题标注错误的学会技巧快速解题

  • 邵老师

    邵老师 2012-09-21 12:03

    前一种更好,真题做一遍是肯定不够的,至少要做三遍,需要反复研究,反复总结技巧和易错考点;只做一遍会忽略很多考点和自己以为会了其实没有掌握的内容,比如同一道题有四五种解法,就需要找到最快速和准确的方法,应用到考试当中,这样在考试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zuzu508

    zuzu508 2012-08-29 12:50

    我是做完了就看解析,错了重点标注,看懂了之后,在停一段时间会在看上次错题。。。

四川8.29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第九题的答案貌...

1回答2012-08-29 08:36

回答共1条

  • 老子是LV的

    老子是LV的 2012-08-29 10:46

老师您好,请问一下行测是怎样计算分数的,120题,1...

3回答2012-08-21 22:30

回答共3条

  • 想成公来华图

    想成公来华图 2015-07-16 12:38

    数学 资料 逻辑部分 基本0.8--1  言语 0.8  常识0.7  大致是这个分布

  • 冯思楠

    冯思楠 2012-12-14 13:48

    各个小题的具体分数每年的规定是不同的,每题的分数和正确答案,招考机关都是不对外公布的。建议您积极备考,不要受这些问题的影响

  • 迷桃猴

    迷桃猴 2012-08-21 22:33

    这个问题我也很迷惑,希望得到答案。

某种溶液的浓度为20%,加水后溶液浓度变为15%,如果...

1回答2012-08-21 09:59

回答共1条

  • 周瑞娟

    周瑞娟 2012-08-21 13:54

    这道题是明显的等溶质增加溶剂问题。 可以假设溶液中溶质的量为60(20,15的公倍数), 那么加水前溶液浓度计算为20%=60/300;第一次加水后浓度为15%=60/400。 两次比较发现,溶液量增加了100,也就是溶剂(水)增加了100,那么第二次加入相同量的水后溶液浓度时60/500=12%(溶质60量不变)。

一周话题更多>>

一周话题

“问知”平台最新推出《一周话题》精品栏目,小编每周会为大家整合最新的网络热点话题,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让我们一起在这里交流沟通,在这里交友聊天,分享彼此的经验见解……[详细]

我来参与

来求知来分享,我来试试,我来参与,做贡献,赢奖品。

我去提问我来回答用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