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问知

数量关系中的工程问题

1回答2012-11-21 17:29

回答共1条

  • 晓霞993798426

    晓霞993798426 2012-12-02 13:29

    第一步:设最小公倍数为工程总量;第二步:求各自的工作效率;第三步;按题目要求往下算就可以了。注:一般运用转化归一法,特例法等。如果遇到两个人一起合作,则找到工程完成的临界点,进行计算。

数量关系容斥问题计算

1回答2012-11-21 17:26

回答共1条

  • 罗继武

    罗继武 2012-12-18 13:42

    容斥问题,最直观的方式是画图,根据题目做出相应的三集合或者二集合图,然后看图中间的重合部分,与公式进行对照看是否意义对等。

求解行测数量关系问题

1回答2012-11-21 13:33

回答共1条

  • 甘海涛

    甘海涛 2012-12-11 08:56

    假设甲走的最远,乙走完一定路程假设为x天后将部分食物和水给甲,然后再留下x天的食物和水返回(要不然乙没有回到营地就渴死了),又每个人携带的重量是一定的,所以乙最多给甲相当于x天的水和食物,即乙24天的食物和水可以分成3分,给了甲8天的食物和水,这样甲总共有24+8=32天的食物和水,往返所以最多深入沙漠32/2=16天,路程为20*16=320千米。

求解行测数量关系问题

1回答2012-11-21 13:33

回答共1条

  • 甘海涛

    甘海涛 2012-12-11 08:56

    假设甲走的最远,乙走完一定路程假设为x天后将部分食物和水给甲,然后再留下x天的食物和水返回(要不然乙没有回到营地就渴死了),又每个人携带的重量是一定的,所以乙最多给甲相当于x天的水和食物,即乙24天的食物和水可以分成3分,给了甲8天的食物和水,这样甲总共有24+8=32天的食物和水,往返所以最多深入沙漠32/2=16天,路程为20*16=320千米。

求解行测数量关系握手问题

2回答2012-11-21 13:19

回答共2条

  • 甘海涛

    甘海涛 2012-12-21 11:33

    再修改一下上面的答案。 根据题意每个人握手的次数介于0到30次之间(除去自己和自己太太),总共是16对夫妻,题目说“老蔡发现除了他自己,每人握手的次数都不一样”,也就是说除老蔡外的31个人握手次数不一样,而0到30只有31个数不一样,所以这31个人就遍取这31个数。假设有一个人甲和所有的人都握手了,则甲握手的次数是30次(除了甲自己和甲太太),那么根据上面的推断,甲的太太只能是握手0次,因为其他人一定至少握手1次以上。依次类推,另一个丈夫乙只能最多握手29次(除了乙自己和乙太太,还有甲太太),这是除了甲的太太、乙的太太,其他人都至少握手2次,所以1只能给乙的太太,一路推断下去,只能是(30,0)、(29,1)、(28,2)......(16,14)、(15,15),剩下的同上。

  • 甘海涛

    甘海涛 2012-12-21 11:05

    这道题蕴含一个潜台词“凡是丈夫握过手的,妻子就不再握手”,加了这个潜台词,题目就容易解答了。 根据题意,每对夫妻的握手次数的和是30,假设有一个人和所有的人都握手了,则他握手的次数是30次(除了他自己和他太太),他的太太的握手次数是0次;这样得出的不同数字组合有16组,即(30,0)、(29,1)、(28,2)......(16,14)、(15,15),正好分配给16对夫妻,又“老蔡发现除了他自己,每人握手的次数都不一样”,这16个组合里面只有(15,15)是特殊的,所以老蔡一定是15,老蔡太太也是15次。

多数列实例例题(真题)

2回答2012-11-20 17:58

回答共2条

  • sanguozhanji

    sanguozhanji 2012-12-24 18:22

    0*1 ,2*3 ,4*6 ,6*10 ,8*15 ,10*21观察数列 数列单调递增,都与6的倍数相关无质数, 考虑整数拆分,整数乘积拆分。

  • rainyin

    rainyin 2012-11-29 19:54

    两两做差后二级数列:6、18、36、60,二次做差得三级数列:12、18、24,三级数列等差 ,未知项为120+30+60=210

数量关系多级数列运算规则

1回答2012-11-20 17:51

回答共1条

  • 罗继武

    罗继武 2012-12-18 13:49

    当题目数字间波动不大时,优先考虑做差,做出来的差一般为等差,质数,或者加减运算的递增递减。如果是递推数列也要优先考虑加减;即使成倍数也要考虑2倍左右的,不会太大;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实例

1回答2012-11-20 17:50

回答共1条

  • 罗继武

    罗继武 2012-12-18 13:51

    答案:A 前两位相加的所得数的个位数为第三个数。

请教几道数字推理题,烦请高手解答。

1回答2012-11-20 16:12

回答共1条

  • will左右

    will左右 2012-11-28 21:11

    第一道题:1+3+0=4,  3+0+6=9,  0+6+10=16, 6+10+9=25,   10+9+()=36。因为4,9,16,25,36分别为2的平方,3的平方,4的平方,5的平方,6的平方。故()里面填17。 第二道题:(1+2)*3-1=8     (2+8)*3-2=28      (8+28)*3-8=100     (28+100)*3-28=356  故答案为356. 第三道题:此题目规律为后一个数字的平方-前一个数字等于第三个数字,即2的平方-1=3,  3的平方-2=7,  依次为46的平方-7=2109.第四道题:5*24=120  6*20=120   4*()=120  40*3=120   故答案为30    

数量关系数列规律判定

1回答2012-11-20 13:18

回答共1条

  • rainyin

    rainyin 2012-11-29 19:54

    有两括号的一大半是交叉 ,已经确定是多重数列了,试试知道是交叉还是分组了

国考数量关系数列问题实例

1回答2012-11-20 13:16

回答共1条

  • 王琴

    王琴 2012-11-21 17:09

    D 。此题为多数数列,分子分母各自成规律。1/16、2/13、2/5、8/7、4可以化为1/16、2/13、4/10、8/7、16/4 ,分子:1 2 4 8 16,下一次规律32;分母:16  13  10  7  4  ,下一次规律1。所以选32

数量关系数列判定法则

1回答2012-11-20 13:15

回答共1条

  • 罗继武

    罗继武 2012-12-18 14:09

    判定数列递增还是递减其实也就是比较分数大小,有以下方法: 一、口算除第一位;比如3/5,9/13这两个分数,3/5明显是0.6,但是9/13大概接近0.7,所以后面分数较大,就是递增。 二、分别观察分子分母的增长的倍数关系;还以3/5,9/13为例,3到9是3倍,5到13是2倍多不到三倍,所以分子增长的更快。我们知道,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所以后面分数较大,就是递增

数量关系有分歧,我该优先选择哪个呢?

1回答2012-11-20 01:54

回答共1条

  • 陈伟

    陈伟 2013-01-18 11:55

    华图学员你好!你的解析的逻辑性没有答案的解析的逻辑性强。一般来说3个推规律,周期数列一般也要有2个以上的循环节才能使用。本题如果前面出现了15、12、15、12、()那用周期来做就毫无疑问了。所以本题属于特殊数列168+1+6+8=183,183+1+8+3=195,195+1+9+5=210,210+2+1+0=213.选A

关于看李伟明视频的感受

1回答2012-11-19 18:35

回答共1条

  • 朱老师

    朱老师 2012-12-04 10:12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问题,现作如下回答,方法学了后并不是马上就能用上,如果您在做题的时候还是没办法用上老师教的方法,可以先看看答案和思路,再重新套上方法做题,只有反复做题,才能慢慢的对题目和方法变得很敏感很熟悉。谢谢您对华图,对李委明老师的支持。  

国考数量关系中的经济利润问题

2回答2012-11-19 17:51

回答共2条

  • ht_9768621

    ht_9768621 2017-05-02 09:03

    经济利润问题,基本上分为基础题型、分段计费问题、部分打折问题和统筹花费问题,实质上都是基本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多采用赋值法、代入法,十字交叉法。可以找相关例题做做体会下。同学更多问题咨询,可添加华图老师微信18842866004进行咨询,验证信息:备考方向-城市-名字

  • 王锐

    王锐 2012-11-20 09:31

    经济利润问题,基本上分为基础题型、分段计费问题、部分打折问题和统筹花费问题,实质上都是基本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多采用赋值法、代入法,十字交叉法。可以找相关例题做做体会下。

一周话题更多>>

一周话题

“问知”平台最新推出《一周话题》精品栏目,小编每周会为大家整合最新的网络热点话题,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让我们一起在这里交流沟通,在这里交友聊天,分享彼此的经验见解……[详细]

我来参与

来求知来分享,我来试试,我来参与,做贡献,赢奖品。

我去提问我来回答用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