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步虹 的回答: 这是一个翻译推理题目。先翻译:(1)方明参加→马亮参加(2)参加→尿检(3)丹尼斯没有尿检。(2)的逆否等价命题是:(4)没有尿检→没有参加。那么可以得到:丹尼斯没有参加。题干说到至少有一人参加了比赛。所以方明和马亮中至少一个人参加。由(1)知,如果方明参加,马亮一定参加,共两个人参加;如果马亮参加,方明不一定参加,符合“至少一人参加”。这是逆命题的一个考察。
第广龙 的回答: 1.功能的多样性 在下行文中,通知的功能是最为丰富的。它可以用来布置工作、传达指示、晓谕事项、发布规章、批转和转发文件、任免干部等等。总之,下行文的主要功能,它几乎都具备。 但通知在下行文中的规格,要低于命令、决议、决定、指示等文体。用它发布的规章,多是基层的,或是局部性的、非要害性的;用它布置工作、传达指示的时候,文种的级别和行文的郑重程度,明显不如决定、指示。 2.运用的广泛性 通知的发文机关,几乎不受级别的限制。大到国家级的党政机关,小到基层的企事业单位,都可以发布通知。 通知的受文对象也比较广泛。在基层工作岗位上的干部和职工,接触最多的上级公文就是通知。而且通知虽然从整体上看是下行文,但部分通知(如晓谕事项的通知)也可以发往不相隶属机关。 3.一定的指导性 通知这一文体名称,从字面上看不显示指导的姿态,但事实上,多数通知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性。用通知来发布规章、布置工作、传达指示、转发文件,都在实现着通知的指导功能,受文单位对通知的内容要认真学习,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知布置的任务。 个别晓谕性的通知,特别是通知作为平行文发布的时候,可以没有指导性或只有微弱的指导性。 4.较强的时效性 通知是一种制发比较快捷、运用比较灵便的公文文种,它所办理的事项,都有比较明确的时间限制,受文机关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完成,不得拖延。
第广龙 的回答: 在段落中给出一个推理或论证,但是,由于前提条件不够充分,因而不足以推出其结论,或者由于论证的论据不够全面,导致不足以得出其结论。因此,需要用某一选项去补充其前提或论据,使推理或论证成立的可能性增大。“答案不需要充分性”,所以只要某一选项放在段落推理的论据(前提)或结论之间,对段落推理结论正确有支持作用,使段落推理成立、结论正确的可能性增大,那么这个选项就是支持的正确答案。
第广龙 的回答: 对整个行测而言,学生经常会问如何才能考上,行测的高分便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数量最多的题。而每个学生擅长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有的对数量擅长,有的对逻辑擅长,有的则对言语比较擅长。而发挥他们最大的能力便是合理的分配时间后使得每个模块得到最大利益化,换句话说,整个卷子交上去之后应该只存在没做的题是不会的,而不是没有时间去看的。当每个模块分配好合理的时间之后去作答,反复练习,最后得出最合理的时间分配,既是在有效的时间里,做出的题最多,这样才有更大的机会。而使整个行测的分数提升,言语所占用的时间多少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的。行测中言语理解不同于其他的模块,学生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很少存在作答不出的题,这也是言语自身最大的特点,既身为中国人都拥有的语感。所以在言语教学当中,如何快速作答提高整体效率,如何把握正确率提高分数便是言语老师需要交给学生的方法和技巧。
第广龙 的回答: (一) 结合标点符号和关联词找主题句 结合标点和关联词找主题句。标点处有空白,结合标点的空白可以更快找到引导文段重点信息的关联词。 例1:有一种看法,认为结构游戏只不过是幼儿拼拼凑凑、搬搬运运而已,无须教师更多地参与。其实,结构游戏如能进行得好,它不但能培养幼儿的搭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而且能促进幼儿手、脑、眼协调一致的能力和培养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但要使结构游戏发挥出如此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参与,更要不失时机地示范、指导、点拨,否则,便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 幼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结构游戏 B. 幼儿教师与幼儿能力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C. 合格的幼儿教师应掌握结构游戏的教法 D. 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有赖于结构游戏 解析:这个题文段有169个字,我们真正需要仔细读的只有不到十个字, 我们该怎样把这十个字找出来呢? 首先,“有一种看法”提示我们,后面的内容可以跳过不看,因为“有一种看法”是一种消极倾向引导词,其引导的观点大多数情况下是作者不赞成的,而主旨概括题是要求找作者赞成的观点。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找句号和关联词,发现后文是“……。其实……。但……。”后文句子之间出现了弱转折词“其实”和强转折词“但”,根据转折关系解题要领“强弱同现,强转是重点”可知,文段重点在“但”之后。 “但”引导出的句子里有一系列的关联词“……不仅……,更……,否则,……”。“否则”引导反面论证,故后面内容可不看;“不仅……,更……”中,表递进的“更”引导句子重点“示范、指导和点拨”,可知文段最核心的意思是“示范、指导和点拨”代表的“教学方法”。所以,本题选C。(二)根据文段结构找主题句 常见文段结构有“总分总”、“总分”、“分总”和“分分”,主题句内容一般由“总”承担,所以如果有总句的文段里,正确答案是对总句的同义替换。 例2: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也应该有这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下列表述最能概括上述文字内容的是( ) A。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坚持的恒心 B。读书要和实践相结合 C。读书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D。要爱看书、勤读书和善读书 解析:本题的文段共206个字,但我们看完第一句就可以开始选答案。第一句话是“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也应该有这三种境界”,冒号提示我们后文是对“这三种境界”的解释。所以,我们可知本文的答案是对“读书的三种境界”宏观陈述或者是具体阐述。四个选项中没有宏观陈述,D选项说的是与读书有关的三个方面,它们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所以本题选D选项。
绿洲遗老 的回答: 即巧妙高超地驾驭利用材料的思维能力。申论区别于单纯的论述题的本质特点就在于能否根据不同题型的特点对材料进行不同方式的巧妙利用,申论考察的是将琐碎材料加以巧妙转换的思维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写作技巧考试。 作为公务员选拔考试,选拨公共管理人才的标准就在于考生是否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潜能,申论之所以需要通过给定材料的方式加以考察,而不是像考研那样单纯地让你论述,是因为通过不同题型,对材料不同的驾驭方式,能够深刻而又公平地考察辨别出一个人是否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潜能,是否具备远大的发展前景,申论是一种驾驭材料的灵活能力型考试,语言写作是表达手段,自己的思想积累则是理论工具,而最终的基础依然是材料。 比如,概述题是客观忠实于材料,对材料加以简练的概括,考的是在公务员的初级阶段作为一个助手,对问题加以整理汇报,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的能力。 而文章则是对材料的合理升华、提炼、转换、扩展,文章是站在主观的角度驾驭材料,让材料更好地为我所用。
绿洲遗老 的回答: 内容充实,是指文章要论点全面、分析充分。 一是文章论点要全面。要求考生在提出中心论点(即总论点)的基础上要对中心论点进行深化和细分,提出分论点,以丰富中心论点的内涵。 二是分析充分,有理有据。这要求文章不能仅仅停留在提出观点阶段,还要对观点进行分析阐释,比如分析观点提出的依据、现实的意义、面临的问题、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具体的措施等。需明确申论文章的写作目的是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而绝不是艺术创作甚至是无病呻吟。文章要写得切合实际、与时俱进,内容要全面详实,有分析有对策,要凸显出文章的实用性,彰显实干精神。分析要做到既有理论又有根据,既有给定资料提供的内容,又有自身积累的素材(名人名言、理论政策),有理有据,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