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都 的回答: 学员你好,能从材料中得到答案的一般都是概括题。分析题和对策题有时能从材料中找到一部分答案,而另外的则要靠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引申。在材料中找答案,其实就是阅读、理解材料,找出关键词句的过程。这要求考生仔细阅读题干要求的材料。如果题干提到“根据给定材料2,概括出……”那么这道题的答案就在材料2中去找;而如果题干是“给定材料2中提到……请你概括……”那么这道题的答案就要从全文来找。一般来说,从材料中找答案的题目都不会太难,考的不是思维的深度,而是广度。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全面。

2 回答 申论

2012-09-07 18:06

coco7373 的回答: 概率=满足条件的情况数÷总情况数  这个公式中,满足条件的情况数和总情况数的算法源于排列组合的相关知识,考生根据题意判断即可,而对于分情况概率和分步骤概率的解法,也是脱胎于排列组合问题,分类用加法,分步用乘法,因此有了这两个公式:  总体概率=满足条件的各种情况概率之和;  分步概率=满足条件的每个步骤概率之积。  以上是概率问题的一些基本概念,下面通过一道典型例题来讲解下概率问题的解题思路,题目是这样出的:  小王开车上班需经过4个交通路口,假设经过每个路口遇到红灯的概率分别为0.1、0.2、0.25、0.4,则他上班经过4个路口至少有一处遇到绿灯的概率是(    )  A.0.899 B.0.988               C.0.989 D.0.998  这道题问4个路口至少有一处遇到绿灯的概率,有两种解法:一种是分情况讨论,分别算出一处绿灯,二处绿灯,三处绿灯,四处绿灯的概率,然后相加即可;另一种方法是逆向思维法,上文中反复提到,概率问题是排列组合的延伸,排列组合是概率问题的基础,而在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常用到这样一个公式:  满足条件的情况数=总情况数-不满足条件的情况数  而在概率问题中,这个公式也能适用,具体公式为:  某条件成立概率=总概率-该条件不成立的概率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总概率指的就是全概率,就是1,落实到这道题中,“至少有一次遇到绿灯的概率”的反面情况就是“一次绿灯都遇不到的概率”,即“全遇到红灯的概率”,而“全遇到红灯的概率”是指先后四个路口均遇到红灯,是分步概率,等于0.1×0.2×0.25×0.4,而答案就是1-0.1×0.2×0.25×0.4,等于0.998,选D。总结下这道题,解决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分步概率计算和逆向思维的思想,考生务必掌握。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概率问题的考察点愈广愈难,涉及到几何概率,期望概率等,以后出现高等数学中的概率知识也未可知,要解决好这类问题,考生一方面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好排列组合以及本文所提到的基本概率知识,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另一方面,考生要加强概率方面的知识储备,达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境界

1 回答 行测

2012-09-07 17:53

coco7373 的回答:     临考前,考生要重点做好有关知识的巩固和梳理工作,查缺补漏,巩固记忆强项,强化复习中的弱项和欠缺。每天保证有效学习时间,但不要搞“疲劳战术”,通过合理规划、科学作息,确保复习实效。

1 回答 行测

2012-09-07 14:45

杨小娇 的回答: 学员你好,此题的提问方式是主旨概括,但纵观几个答案,D不是文段重点,A、B没有点出芒草的作用,C项虽然有推断的成分,但的确是最接近文段主要意思的一个答案。芒草能够持续提供数量可观的能源,既经济又环保,由此可以推断芒草是一种节能的资源。

1 回答 行测

2012-09-07 14:35

冯思楠 的回答: 一、抓基础 虽然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分析与理解的能力,但是一些基础知识是考试中不可忽视的。如选词填空部分的近义词辨析;常考、易混成语的含义;基本的汉语语法和句法功能;词语的习惯搭配等等。这些基础知识都为解题铺平了道路,只有抓住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快速有效地解题。 二、勤思考提能力 这就需要考生在解题时勤加思考,明确提问方式,有针对性地作答。如对阅读理解部分的考查有很多种提问方式: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根据这段文字,下面表述正确的是;这段文字主要介绍;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等等。提问方式不同,作答的角度也不同,考生需仔细思考和揣摩提问的意图,进而选择正确的作答角度。 考生在复习时应该养成多思、多想的习惯,善于总结作答的规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阅读能力。 三、历年真题是必备 真题是公务员考试最重要的复习资料,是公务员考试的风向标,尤其是近两年的考试真题。一个整体性的把握,从而为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 四、广泛阅读培语感 言语理解与表达首先考查的就是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通过对真题的来源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些题目的材料均来自一些主流的报刊、杂志、主流媒体、散文著作,如《三联生活周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周末》等等。 在备考的过程中,考生应该有意识地多阅读一些思想性或文学性较强的期刊杂志、散文著作,以扩展自己的知识背景,培养语感。 五、巧用技巧增效率 有很多考生认为言语理解与表达就是给定一段材料,根据材料的信息选出答案,在答题过程中能有什么技巧可以用呢?事实却不然,运用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不仅可以提高做题速度,而且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3 回答 行测

2012-09-07 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