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记 的回答: 论证类题目常用的考试题型有前提假设型、加强支持型和削弱质疑型。近年来,论证类题目的考试在难度方面也在不断加大,首先,题干信息量大,需要考生花更多的时间理解题意;其次,答案需要比较才能选出最佳答案,论证类题目常用的问法有“最能加强”、“最能反驳”,也就是答案中可能有不止一项可以加强或削弱,但是需要考生找到最强的那一个选项,这样也增加了做题的难度。如何能快速解这类题目呢? 一、定题型。 考生看到这类题目,首先应该先看问法,定题型。论证类的常用问法有“最能加强支持的”、“不能加强支持的”、“最能削弱质疑的”、“不能削弱质疑的”,这里提醒考生,应避免粗心大意,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问法。 二、找论点。 明确题目需要加强或削弱的观点。有些题目的问法中会直接提出加强或削弱的观点,考生可以在题干中直接找出。还有些题目没有直接指出,需要考生自己找出论点,一般的在论点的前面都会有引导词,如认为、以为、因此、所以、表面、说明、结果是、建议等,引导词后面基本就是论点了。另外,论点一般分布在句首或句尾。 三、按强度找答案。 加强支持型的题目的加强方法是优选搭桥、次选加强论点或论据,前提假设型的题目其实是加强支持性题目的一种,解题的基本方法就是搭桥。削弱质疑类的题目的削弱方法有首选削弱论点、次选削弱论证、末选削弱论据。
上海日记 的回答: 原则一、依据材料 依据材料,是指考生在作答申论试题时不能天马行空、脱离材料,答案要点应依据给定材料提炼或分析得出。依据材料是申论作答的第一原则,考生作答时应时刻牢记。(一)从材料中直接得到答案 对于一些题目而言,答案要点一般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不需要我们进行改编和引申。考生只需要读懂材料,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就可以找到答案的要点。(二)从材料中分析提炼出答案 申论中有部分题目需要考查考生更高层次的能力,因此在这些题目中,一部分答案要点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来,一部分答案要点还需要考生进行适当的引申发挥。但是这种引申发挥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要根据给定材料的内容进行适度推断或阐释。因此,这些题目的答案要点还是不能脱离给定材料。原则二、结合经验 结合经验,指的是答案不仅要充分结合材料内容,同时亦要融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阅历。有的题目中会有类似的要求,而有的则是隐性规定。通常除了归纳概括题之外,综合分析题、应用文写作题、提出对策题以及文章论述题都可能需要结合经验从而作出完整的答案。结合经验作答,就要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有所了解,对政府处理相关事件的做法有所积累,对社会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原则三、符合主流 符合主流,意指答案角度要在符合身份的同时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要求。符合身份即符合公务员的身份,符合主流价值观即与中央大政方针政策、社会的普遍道德准则保持一致。 申论考试考查的是候选公务员适应机关工作的能力,所考的问题与政府工作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思考的角度也决不能脱离政府公务员的立场,所提的见解要得体、符合政府工作实际,做到“为政府谋”、“为自身计”;大政方针是国家引导发展的方向和指针,作为公务员理应拥护并有坚决执行之信念,因此所作分析和所提措施要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导向,亦应受社会道德准则及公序良俗之约束。
上海日记 的回答: 省考行测跟国考行测在题型上是一致的,就是题量不一样,一般国考是140到题,或135道。省考一般是120道题。基本分值就是按题量来分布的。可以一次准备多次考试,国考省考都要去考。国考在省考的前面、复习是一样的。分5个模块,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常识是考平时积累,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其他四部分需要重点复习。一是了解基本题型,然后理解熟练基本题型的基本解题方法。最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速度跟准确率。
上海日记 的回答: 省考行测跟国考行测在题型上是一致的,就是题量不一样,一般国考是140到题,或135道。省考一般是120道题。基本分值就是按题量来分布的。可以一次准备多次考试,国考省考都要去考。国考在省考的前面、复习是一样的。分5个模块,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常识是考平时积累,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其他四部分需要重点复习。一是了解基本题型,然后理解熟练基本题型的基本解题方法。最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速度跟准确率。
狂人铸剑 的回答: 法一:代入法 代入法是考试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快速计算方法,经常用于诸如以下描述的题目中:“一个数”满足某种特点,或题目中所要求解的数据在选项中都已经给出来。 例题1:一个数除以11余3,除以8余4,除以7余1,问这个数最小是多少? A.36 B.55 C.78 D.122 解析:从最小的选项开始代入,因为这道题问的就是这个数最小是多少。代入36发现符合条件所描述的情况,直接选定答案即可。 例题2:甲、乙、丙三种软糖,甲种每块0.08元,乙种每块0.05元,丙种每块0.03元,买10块共用0.54元,求三种糖各买几块?( ) A.4、2、4 B.4、3、3 C.3、4、3 D.3、3、4 解析:从A项开始代入,只要满足条件一:三种软糖的个数为10,条件二:三种软糖的价格数位0.54,就是正确选项。A项,4+2+4=10,4*0.08+2*0.05+4*0.03=0.54,所以选择A项。法二:特值法 工程问题中的设1思想的本质就是采用设定特值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所要求的结果是一个比例,如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或者设定的数值对于解题没有影响。 例题3:李森在一次村委会选举中,需2/3的选票才能当选,当统计完3/5的选票时,他得到的选票数已达到当选票数的3/4,他还需要得到剩下选票的几分之几才能当选?( ) A.7/10 B.8/11 C.5/12 D.3/10 解析:这道题最后问的是一个比值,所以总票数是多少对于计算结果没有影响,所以我们可以给总票数设定一个特值来方便求解。一般设定这个特值选择分数分母的公倍数,方便化简。这道题我们可以选择60。那么需要40票才能当选,当统计完36票时,他得到了40*3/4=30票,他还差10票。剩下的票数是60-36=24票,所以10/24=5/12就是正确答案。法三:答案选项法 行测题目的答案之间有诸多联系,比如题目中如果指出两个量的和是多少,或甲比乙多出多少,一般选项中会出现某两个选项存在这样的等量关系,我们可以据此直接根据选项来判断出答案来。 例题4:一队战士排成三层空心方阵多出9人,如果在空心部分再增加一层,又差7人,问这队战士共有多少人?( ) A.121 B.81 C.96 D.105 解析:这道题的常规解法是求出空心部分增加的一层人数为9+7=16,根据方阵中每层人数相差8得出这三层人数分别为24,32,40,相加得96,再加上多出来的9人,共105人。答案选项法是直接观察CD两项,差值为9,所以这道题就是利用很多考生计算出三层人数后忘记加9而错选C选项,可以迅速选择D项为正确答案。法四:整除特性法题目如果有某个数值的几分之几这样的字眼,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判断某个数值是常见数字如2,3,5,11等的倍数,如甲的4/11是女的,我们可以判定甲的总数为11的倍数,而甲中女的数量为4的倍数。 例题5:两个数的差是2345,两数相除的商是8,求这两个数之和。( ) A. 2353 B. 2896 C. 3015 D. 3457 解析:两数相除的商是8,也就是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8倍,那么这两个数的和就是其中小一点的那个数字的9倍,所以说两数之和为9的倍数,在选项中只有C项是9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