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洁 的回答: 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是均设合格品的件数为X 1、50X-100*(300-X)=14550 2、4X-12*(1000-X)=3600 这种思路是合格品得到的钱数-不合格品扣除的钱数=报酬 第二种是设不合格品为Y 1、300*50-14550=150Y 2、1000*4-3600=16Y 这种思路就是如果全部合格得到的报酬-实际得到的报酬=没合格的损失。 您提到的两道题,第一道题应该是第二种思路,第二道题是第一种思路。设的未知数应该是不一样的
林洁 的回答: 需要注意问题本身,这两道例题没有可比性。例1中提到的30.07是GDP单位是元,13.280是人口单位是人数,不是整体和部分。而例2问的前提就是中部地区务工农民工站农民工总数的比重,是整体和部分
林洁 的回答: 选项差距不大,考虑做差,一级作差现在已经很少出了。用需填数字后面的数字试错。如果选项差距较大则考虑积、方关系
林洁 的回答: 是要注意问法,结合所给的图示,从语境上理解一下。就您提到的这些信息,“要计算2006年-2013年的年均增长率和年均增长量”,第一年的增长量指的是2006-2007年的,那2006年就是基期。如果换一个问法“要计算2006年到2013年的年均增长率和年均增长量”,第一年的增长量指的是2006年的增长量,那这个时候就是2005年为基期。
林洁 的回答: 您好,递推数列一般根据已知项中最大的两项的关系来判断变化趋势。变化趋势共有4种:和、方、积、倍,如果最大项是次大项的两倍以内,变化慢,一般是和的关系;方的关系比较好判断,最大项在次大项方的附近,变化很急;剩下的是积和倍,这两种的变化速度在和与方之间,先考虑积再考虑倍。另外,在考虑变化趋势的同时还好考虑圈数作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