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羁的龙卷风 的回答:     忠于材料、紧扣题意是申论作答的基本立足点。因此,申论文章写作一定要从材料出发,依据材料确立论点。    申论文章写作要围绕问题展开。既要判断问题性质,又要分析问题的原因、后果、影响、作用,从而提出对策。不同的作答要素、同一要素的不同侧面等等这些都决定了材料中可供使用和提取的论点既多又散。因此,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从材料中提取和概括论点。

1 回答 申论

2012-09-10 17:13

不羁的龙卷风 的回答:     在解答主旨概括题时,经常要用到两种找寻主题句的方法:宏观行文脉络、微观关联词语。微观方法指的是利用关联词定位文段的主题句,一般来说,关联词语比较显见,因此,在解题时能够帮助快速找到重点。宏观方法,指的是利用文段的整体结构来找寻主题句,因为只有在阅读完整个文段后才知道为何种行文脉络,所以,在解题时具有速度慢、难操作的特点。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利用微观方法找到了一个重点,但该重点放到整个文章中又并非重点。其实这就涉及到顺序的问题,究竟先看宏观的脉络还是微观的关联词语。尤其是随着言语题文字量的加大,文章的层次性和结构性更加凸显,首先利用关联词找到的重点往往非重点,而必须结合文章的宏观结构进行解读,因此,建议按照先宏观再微观的顺序进行解题。现举例进行说明:  【例题1】  历史的遗产一旦被看作鲜活的对象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就成了活生生的东西,也就不会有尸臭了。比如一些学者专家教授的文章,之所以那么僵硬呆板枯燥无趣,味同嚼蜡不堪细读,并不完全是一个文字表述能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把自己的研究对象看作活物,他们在研究木乃伊的同时把自己也变成了木乃伊。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  A. 历史的遗产与人生体验的关系  B.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  C. 研究者的文字表述问题  D. 一些历史研究文章呆板无趣的原因  【解析】该题如果首先利用关联词解题,很容易发现末句的“归根结底”,它属于引导结论的词语,其后内容为主题句,据此,同义替换,答案选“B”。但是仔细分析文章,该结论是对前句进行的进一步解释说明,而前句为一个“比如”引导的分句,本身并不重要,因此,该结论也并非重点。 【例题2】  奥运盈利不只包括奥运本身的成功,还要考虑到一个国家举办奥运其他的产业经济发展情况。2008年奥运会对于北京经济的影响可以说是广泛且深远的,除了与赛事最直接相关的场馆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投入、旅游消费、体育产业等方面的巨大商机之外,更为中国和北、京提供了一个向世界展示的巨大舞台。随着世界越来越多地了解中国、了解北京,很多潜在的商机就会浮出水面并接踵而来。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   )  A. 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可借奥运实现盈利      B. 奥运会可以带来多项产业经济的发展  C. 中国应该抓住奥运这个舞台展示自己      D. 奥运处处是商机,北京将会空前发展  【解析】该题如果首先运用关联词法,很容易看到递进关系“除了.。.更.。.”,递进关系重点为后半句,同义替换,很容易选到C或者D。但仔细分析文章,会发现该递进关系是围绕“2008年奥运会”展开的,而“2008年奥运会”是一个例子,是辅助证明的分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意义解释也不是重点。此时,“不只.。.还”引导的第一句为总句,这时可以再对这个递进关系进行分析。  通过以上两例,可以发现,宏观方法更具有整体性特点,能更好地把握重点,微观方法找寻的往往是某几句之间的重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一拿到题目就从关联词入手,往往得到错误的答案。因此,要善于优先从宏观出发,再考虑微观细节。而宏观脉络的把握需要建立在理解文章含义的基础上,因此,对广大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大家在平时复习时加强训练。

1 回答 行测

2012-09-10 13:28

调停者 的回答:     在应试者水平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新颖”可能是引起阅卷者注意的最强有力的“杀手锏”。能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才能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获得考官青睐。论点要做到“新”,需要培养以下两种思维:  (1)开放思维  开放思维与封闭思维相对,是运用联想的方式,根据事物的内在属性和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关性,由事物的此面转到彼面、由甲事物转到乙事物。考生要带着解答申论问题的目的,在给定资料中进行广泛联想。从资料中找出解答问题的思路、方法、措施;也可在遵守题目和给定资料所限定的信息边界的前提下,不局限于资料本身,通过联想,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中找出对作答有价值的相关理论或事实。  (2)逆向思维  运用逆向思维,是指从常规观点的反面立论。在申论较狭窄的作答空间内,运用逆向思维是兵行险招,虽可反向立论、出奇制胜,但应当慎重。考生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观点可以引申出反面观点,而且引申出的观点可能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观点不能从反面来引申观点,引申出反面观点必然是错误的。同时,要注意凡是现行的中央精神、现行的主流意识形态,均不可从反面引申观点。  例如,北京、广州等超大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如何发展或改革城市交通,成为各地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常规的思维是在现有交通体系内,就完善道路和轨道交通进行立论;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推出“要建设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新型城市建设和生活方式疏导交通压力”的观点,则破除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定式思维,新意自现。

1 回答 申论

2012-09-10 17:21

调停者 的回答: 内容充实,是指文章要论点全面、分析充分。    一是文章论点要全面。要求考生在提出中心论点(即总论点)的基础上要对中心论点进行深化和细分,提出分论点,以丰富中心论点的内涵。    二是分析充分,有理有据。这要求文章不能仅仅停留在提出观点阶段,还要对观点进行分析阐释,比如分析观点提出的依据、现实的意义、面临的问题、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具体的措施等。需明确申论文章的写作目的是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而绝不是艺术创作甚至是无病呻吟。文章要写得切合实际、与时俱进,内容要全面详实,有分析有对策,要凸显出文章的实用性,彰显实干精神。分析要做到既有理论又有根据,既有给定资料提供的内容,又有自身积累的素材(名人名言、理论政策),有理有据,言之有物。

1 回答 申论

2012-09-10 16:59

调停者 的回答:     结合经验,指的是答案不仅要充分结合材料内容,同时亦要融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阅历。有的题目中会有类似的要求,而有的则是隐性规定。通常除了归纳概括题之外,综合分析题、应用文写作题、提出对策题以及文章论述题都可能需要结合经验从而作出完整的答案。结合经验作答,就要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有所了解,对政府处理相关事件的做法有所积累,对社会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1 回答 申论

2012-09-10 13:43

调停者 的回答:     做完题目不是目的,而是要掌握做题思路和技巧。而这个题目题干的行文逻辑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它一波三折,曲线前进,但又不失全面和严谨。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出一种行文的言语:(有时候+事实+一个判断)+(做出这样判断依据的概述)+(依据的展开,合情合理,做出和开头事实相关的一种假设,阐明之前判断的一样。“从……的长远利益来看,……还是值得的”)。

1 回答 行测

2012-09-10 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