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停者 的回答:     在应试者水平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新颖”可能是引起阅卷者注意的最强有力的“杀手锏”。能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才能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获得考官青睐。论点要做到“新”,需要培养以下两种思维:  (1)开放思维  开放思维与封闭思维相对,是运用联想的方式,根据事物的内在属性和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关性,由事物的此面转到彼面、由甲事物转到乙事物。考生要带着解答申论问题的目的,在给定资料中进行广泛联想。从资料中找出解答问题的思路、方法、措施;也可在遵守题目和给定资料所限定的信息边界的前提下,不局限于资料本身,通过联想,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中找出对作答有价值的相关理论或事实。  (2)逆向思维  运用逆向思维,是指从常规观点的反面立论。在申论较狭窄的作答空间内,运用逆向思维是兵行险招,虽可反向立论、出奇制胜,但应当慎重。考生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观点可以引申出反面观点,而且引申出的观点可能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观点不能从反面来引申观点,引申出反面观点必然是错误的。同时,要注意凡是现行的中央精神、现行的主流意识形态,均不可从反面引申观点。  例如,北京、广州等超大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如何发展或改革城市交通,成为各地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常规的思维是在现有交通体系内,就完善道路和轨道交通进行立论;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推出“要建设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新型城市建设和生活方式疏导交通压力”的观点,则破除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定式思维,新意自现。

1 回答 申论

2012-09-10 17:21

调停者 的回答: 内容充实,是指文章要论点全面、分析充分。    一是文章论点要全面。要求考生在提出中心论点(即总论点)的基础上要对中心论点进行深化和细分,提出分论点,以丰富中心论点的内涵。    二是分析充分,有理有据。这要求文章不能仅仅停留在提出观点阶段,还要对观点进行分析阐释,比如分析观点提出的依据、现实的意义、面临的问题、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具体的措施等。需明确申论文章的写作目的是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而绝不是艺术创作甚至是无病呻吟。文章要写得切合实际、与时俱进,内容要全面详实,有分析有对策,要凸显出文章的实用性,彰显实干精神。分析要做到既有理论又有根据,既有给定资料提供的内容,又有自身积累的素材(名人名言、理论政策),有理有据,言之有物。

1 回答 申论

2012-09-10 16:59

调停者 的回答:     结合经验,指的是答案不仅要充分结合材料内容,同时亦要融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阅历。有的题目中会有类似的要求,而有的则是隐性规定。通常除了归纳概括题之外,综合分析题、应用文写作题、提出对策题以及文章论述题都可能需要结合经验从而作出完整的答案。结合经验作答,就要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有所了解,对政府处理相关事件的做法有所积累,对社会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1 回答 申论

2012-09-10 13:43

调停者 的回答:     做完题目不是目的,而是要掌握做题思路和技巧。而这个题目题干的行文逻辑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它一波三折,曲线前进,但又不失全面和严谨。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出一种行文的言语:(有时候+事实+一个判断)+(做出这样判断依据的概述)+(依据的展开,合情合理,做出和开头事实相关的一种假设,阐明之前判断的一样。“从……的长远利益来看,……还是值得的”)。

1 回答 行测

2012-09-10 13:08

三水兽 的回答:     关注时事、把握政策、储备知识是提升申论成绩的三大法宝。申论不仅考察考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文字表达等基础能力,更要考察贯彻执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缺乏机关工作经验的广大考生来讲,这种能力就要通过有意识地关注和长期积累来实现。积累名言警句、标准表述来增强语言表达的规范性、生动性。把握理论政策、时事热点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就业问题很重要”。这种表述很简单也很平淡,更缺乏吸引力。换个方式,引用温家宝的名言--“就业是民生之本”或者“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更关系一个人的尊严”。相同的概念用不同的文字表述,不仅增强了规范性、专业化而且也加强了表现力。又比如,怒江水电开发引起争议。有支持开发和反对开发两种观点。问题是:材料的观点是什么?很多考生读完通篇材料都没明白材料的观点即政府的观点是支持还是反对。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法:1、详细、反复通读材料,抓准材料内容。这需要掌握阅读材料的方法和技巧。2、以理论政策为依据,判断材料内容。科学发展观指出“第一要务是发展”。因为我国处于并仍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即使怒江水电开发会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但是水电开发会带来丰厚的社会经济效益,能够推进当地经济发展,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支持开发怒江水电资源。材料内容非常明确,这就是理论政策对我们的帮助。即使没有详细、反复通读材料依然可以准确抓准争议型材料的内容。  储备材料对我们的作用体现在:第一,直接使用。一些标准表述、时事热点,作为论据可以直接用在文章中,增加语言表述的丰富性和生动性。第二,开拓思路。理论政策及社会热点可以帮助考生开拓思路,正确认识问题、准确把握要点,提出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可行性方案。

1 回答 申论

2012-09-10 17:09

三水兽 的回答:     观点明确指文章必须有鲜明的论点,要让阅卷老师清晰地认识到文章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论述的,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议论文不需要朦胧美,观点要“鲜明”,考生不仅要写出来,更要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到,明白。将观点浓缩成一句话、几个词,标题中要反映,作文的第一或者第二自然段就要亮出来。  要达到观点明确,可以两步走:一是要仔细审清题目要求,题目要求围绕什么,作文的观点就抓住什么。二是要紧扣材料中出现的重要内容充分展开,可以将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作进一步升华。例如,从“朔州途径”中的“拥有先进开采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优势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是此次山西煤炭资源大整合的主力军”这句话可以提炼出“技术中的自主创新”,由自主创新可以升华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问题。这样,文章的观点可以落实为“在煤炭资源整合中‘通过技术提升自主创新’”。

1 回答 申论

2012-09-10 13:50

三水兽 的回答:     在做资料分析题目时,考生需要把握以下两个环节:一是阅读速度。材料阅读作为资料分析解题的重要环节,考生在平时做题训练中应有意识的锻炼自己快速阅读的能力,以达到节省有效时间的目的。二是速算能力。鉴于资料分析计算量大、时间短的特点,考生应加强速算能力的培养,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解题。针对不同的题型为广大考生总结四种阅读技巧,供考生参考:(1)图形要点抽取法--表格型材料阅读技巧  图形要点抽取法:快速浏览图形后,弄懂其标题、横坐标(单位)、纵坐标(单位)和图注等所代表的意义,再根据题目定位到相应的横、纵坐标和图注,即可获得相应的数据。  特点:这种方法适用于统计图,其主要特点是数据量相对较小,数据趋势明显。统计图样式多种,要从不同的要点入手。例如,扇形图主要提取标题、图注信息;条形图、折线图主要提取横纵坐标等要点。 (2)综合分析法--综合性材料阅读技巧  综合分析法:快速浏览资料,重要的是抓住文字、图形、表格两两之间或者三者之间的关联点。在理解文字材料中的关键词、表格的各级标目和标题、图形的标题的基础上,弄懂整篇材料的含义,再根据题目定位到相应的段落、表格或图形的某一点,即可获得相应数据。  特点:综合资料是将文字资料、统计图和统计表两种或两种以上综合在一起,同时出现的一种题目,增加了考试的难度,其考查的难点在于弄清文字、表格或者图形的实际含义和彼此之间的内在关系,特别是事理关系和数理关系。(3)文字快速定位法--文字型材料阅读技巧  文字快速定位法:快速浏览整篇材料,提取片段信息、关键词汇并做好标记,然后根据片段信息分析各段大意,再观察题目,由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对应查找上步提取的关键字,可快速定位到文章的相关段落,可起到提高做题速度的效果。  特点: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文字资料,其主要特点是数据含量大,数据关系复杂。文字资料基本上是由并列结构和总分结构组成,可借用语文文章阅读中的段落结构分析法来理清各个相关数据间的并列或总分关系。(4)表格交叉项法--表格型材料阅读技巧  表格交叉项法:快速浏览表格后,弄懂其标题(包括单位)、横标目、纵标目和注释等所代表的意义,再根据题目定位到相应的横、纵标目,即可在其交叉处获得相应的数据。  特点:这种方法适用于表格材料,其主要特点是数据量大,分类清晰。表格由标题(包括单位)、横标目、纵标目、表格的数据和注释等组成的。表格的数据在横标目和纵标目的交叉处获得,它是对横、纵标目两方面的结合的描述。

1 回答 行测

2012-09-10 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