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问知

材料分析讲义在哪下载?

0回答2013-03-20 22:11

回答共0条

应届毕业生报考公务员问题

0回答2013-01-07 15:04

回答共0条

25与44的积加上99,减去110,结果是多少?A.2000 B....

3回答2012-09-12 16:54

回答共3条

  • wgq1986ok

    wgq1986ok 2013-04-03 21:27

    D

  • 李老师

    李老师 2012-09-13 08:55

    D.1089

  • zwl冰激凌zwl

    zwl冰激凌zwl 2012-09-12 17:22

    1089

申论写作,如何能迅速地定出主题?

2回答2012-09-12 14:07

回答共2条

  • 兵兵0812

    兵兵0812 2013-01-18 16:03

  • 皇冠酒店

    皇冠酒店 2012-09-12 14:08

    定主题的三个步骤:其一、找出结果申论考试的材料往往头绪杂乱,层次混淆;可是上述材料一定会给出问题造成的结果;这些结果就是我们找出主题的基本线索。其二、由果导因一般来说,事物都有因果关系:1.或一果一因、或一果多因2.原因有主有次、有深有浅其三、引伸原因

归纳型申论试题,怎样准确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

1回答2012-09-12 13:56

回答共1条

  • 道号无涯子

    道号无涯子 2012-09-12 13:56

        查找并归纳出要点,是作答归纳概括题型的基础。要点有显在的、直接体现于文句之中的,但多数情况下,要点代表着资料的内在意义,隐含于材料的深层与核心,需要借助适当的方法,使深藏不露的要点得以浮现,为整理加工形成答案提供依据。  阅读申论给定资料、掌握资料内容主旨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抓关键词,抓住了关键词,就等于抓住了资料的要点,对把握资料精神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关键词是给定资料中出现频率高、与题目要求有内在关联的实词,对资料中的词语出现次数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比较不同词语在资料中出现的次数,是找出关键词最简便易行的方法。  考生可以通过在材料上标注、圈点、勾画等方法查找高频实词,看哪些词出现的次数最多、频率最高;进而对高频词比较意义、权衡轻重,看哪些词语同题目有内在关联、对理解材料有实质意义,其中哪个词意义更为关键,即可判定为关键词,从而准确定位关键词,把握材料的主旨和要点。

言语理解试题作答中,怎样对词语的感情色彩进行分析...

1回答2012-09-12 09:56

回答共1条

  • 道号无涯子

    道号无涯子 2012-09-12 09:57

      词语中附着的人们对所描述对象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根据感情色彩的不同,词语一般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示例1】 “节约”VS“吝啬”  ①这个人平时一个钱也舍不得花,真节约。  ②这个人平时一个钱也舍不得花,真吝啬。  上述两个句子虽然只有最后一个词语不同,但表达的却是两种不同的态度和情感:①句因“节约”为褒义词,所以表达的是作者对“这个人”的赞扬;②句因“吝啬”为贬义词,所以表达的是作者对“这个人”的排斥。  【示例2】 “美英联军”VS“占领军”  美英在伊拉克的军队,西方媒体在报道时全都称为“美英联军”,而伊拉克100多家各种背景、各种色彩的报纸全都称其为“占领军”。  “美英联军”是个中性词,没有什么感情色彩,而“占领军”显然是个贬义词,包含了伊拉克人民对美英在伊军队的敌对、排斥情绪。两个称呼反应的是西方媒体与伊拉克人民完全不同的立场。

被誉为“飞禽之王--鹰”的诗人是(  )。A.裴多菲...

2回答2012-09-12 09:52

回答共2条

  • wgq1986ok

    wgq1986ok 2013-04-03 21:29

    B

  • chinakr

    chinakr 2012-09-12 10:01

    这种问题只能靠积累了,一般人真不会。谷哥告诉我们:> 密茨凯维支,波兰杰出诗人,被誉为“飞禽之王--鹰”。主要作品为《青春颂》被誉为波兰青年的《马赛曲》。

历年行测人文常识考察,哪些问题是高频考点?

1回答2012-09-11 17:18

回答共1条

  • 浮华岁月

    浮华岁月 2012-09-11 17:18

        我国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儒家文化、中医、京剧、国画、书法、瓷器等众多优秀的文化成果,这些都是命题者青睐的考点。此外,近两年联考都考查了外国文学文化常识,考生平时应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行测图形推理试题,有哪些规律可以破解?

1回答2012-09-11 17:11

回答共1条

  • 卜迷

    卜迷 2012-09-11 17:14

    第一招:数量一致轻松选。    图形的拆分推理,不管如何拆分,拆分成多少部分,题目原有的元素数量是不变的。数量的一致性,是判断拆分推理的常用技巧。但如果题面中数量都符合。则需要去分析元素特征的一致性。第二招:元素特征细比较。    不管题面各部分如何拆分,每个部分所具有的特征是不会变化的。看似纷繁杂乱、毫无头绪的图形拆分推理题,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整体的难度并不大。只需要把握住元素数量和元素特征的一致性,抓住这个核心问题,题目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行测数量关系,如何正确运用十字相乘法?

0回答2012-09-11 17:06

回答共0条

公务员申论命题有哪些表现形式?

1回答2012-09-11 16:56

回答共1条

  • 卜迷

    卜迷 2012-09-11 16:59

        第一,对给定材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概括出所给定背景材料(可能是全部、部分或一个资料)的主要问题、主要内容、主要后果,字数一般在150-200字之间。(国家申论考试八年中这部分没有发生变化, 可能出现以上题型,还会可能出现概括主要观点、主要现象等)   第二,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简述解决主题问题的重大意义。(新题型,可能在第一道题或第二道题中出现)  第三,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分析主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新题型,可能在第一道题或第二道题中出现)  第四,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分析主题问题的表现和危害。(新题型,可能在第一道题或第二道题中出现)  第五,提出对策,字数一般在300-400字之间。(这部分一般在第二道题出现,八年中这部分发生变化较大,可能还会以新的形式出现,以一定的身份制定、审查、检查措施)  第六,观点分析。给出部分观点,找出与给定资料观点不相符的或错误的观点,一般为六个观点,不相符的或错误的观点一般为两个,对不相符的或错误的观点加以论证;字数一般在300-500字左右(可能性出现的题型-解释重要词义、专业术语)。  第七,对策有效性分析。对给定的解决问题的措施,找出有错误的解决问题措施并对错误的要用不超过300-500字的篇幅加以论证。(可能出现题型,检查措施的制定落实情况)  第八,以不超过1200-1500字的篇幅用调查报告、起草讲话稿、通报等公文应用形式提出自己的对策、方案或见解(第三道题可能出现);  第九,对见解、方案的论证。这部分内容要用1200-1500字左右,标题自拟,中心明确,论述深刻,有说服力(这种命题形式变化较大,(指定内容写作是常见题型,可能还会以论证措施、原因、重大意义等形式出现)。  第十,与社会热点相关的关键词语或专业术语解释、理解或论述。    这些命题一般是通过二至三题目来体现的。具体到考试,题目数量也可能更灵活,可以是三个题,也可以是四个题,甚至于五个;题目的样式可能是要求概述事件、概括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分析危害、简述意义、分析观点、分析论证对策措施。文体应用可能是议论文、时事评论(事件、人物评论)、行政公文等。

公务员申论写作中,什么样的文章主体能让人过目不忘...

1回答2012-09-11 13:40

回答共1条

  • 卜迷

    卜迷 2012-09-11 13:41

        文章的主体部分,即总论点的具体论述部分。文章在具体论述过程中,在结构上要注意论述严谨、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在内容上要注意论证充分,在语言上要注意灵活表达。

申论考试过程中,如何审题和略读材料?怎样能准确地...

1回答2012-09-11 13:28

回答共1条

  • 卜迷

    卜迷 2012-09-11 13:30

        首先, 按照顺序认真的阅读每一个题目,画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弄明白命题人的意图,几个问题。一般来说几个问题就分成几段,当然一般不会超过3个问题。当你审题的时候实际上也确立了你答题的基本层次,而层次对于答题是最重要的。其次,要注意把题目涉及到的材料要在材料相应的位置标注出来,这样可以更加有目的更加高效的阅读材料。如果考到对材料中某一句话的理解的题目还需要同时把这句话在材料中画出来。第三,把题目中没有涉及到的材料也扫描一下,确定阅读的重点材料和非重点材料。第四,确定自己做题目的顺序。读题的同时要弄明白先做那个题目,后作那个题目。一般来说先做答案在某一段材料中的题目比较容易,做题要遵循先简单后难的原则。

公务员行测考试,判断推理直接推断结论型试题求解?

1回答2012-09-11 13:16

回答共1条

  • 卜迷

    卜迷 2012-09-11 13:17

        推理若要必然推出真结论,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前提真;第二,形式有效。在题干中给出前提,要求推出结论。从某个前提可以或者不可以推出什么结论。可以推出,表明条件充足且推理形式正确;不可以推出,表明条件不充足或者推理形式不正确,不能得出必然的结论,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一周话题更多>>

一周话题

“问知”平台最新推出《一周话题》精品栏目,小编每周会为大家整合最新的网络热点话题,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让我们一起在这里交流沟通,在这里交友聊天,分享彼此的经验见解……[详细]

我来参与

来求知来分享,我来试试,我来参与,做贡献,赢奖品。

我去提问我来回答用户调查